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白恬
11月15日,为加速培养能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卫人才、医学人才,培养能够留在基层守护社区健康的临床全科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携手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培养既懂临床、又知公卫的医学复合人才。
据悉,“院校疾控”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
疫情后加强公卫人才建设十分重要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保障人类健康为责任的全科医生发挥了重大作用,疫情之后,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且必要。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杨智聪指出,在社区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上,全科医生是基层抗疫的主力军。然而,由于目前全科医生的培养过程偏临床、轻公卫,一直以来缺失对公共卫生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公卫能力成了全科医生的短板。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全科医生在传染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协同、应急能力、舆情与信息应对等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上的不足就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如何推进“医防融合”,培养一批既懂临床医学、又懂公共卫生的医学复合型人才,发挥重大疫情前“侦察兵”、“吹哨人”的作用,让更合格的健康守门人守护人民健康,是疫情之后医学人才培养的重大命题。
“院校疾控”共建实践基地培养人才
基于“培养直接面对广大患者医疗需要和公众健康需求的基层医护人才,培养全科医生、提升公共卫生能力”的目标。为此,由广医三院牵头发起,联合高校、疾控中心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高校公共卫生学院有先进理论和专业公卫师资队伍,疾控中心有成熟的技术成果和公卫体系,而医院具有培训基地师生资源和教学条件,三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构建教学研创新体系,培养有公卫能力的全科医生、有医疗能力的公卫医生。”广医三院陈德院长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杨巧媛指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发现社区的全科医生缺乏公卫能力,而疾控人员对临床所知有限,各自的短板影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我们亟需将公共卫生思维纳入全科医生的培养,将公卫能力纳入全科医生核心能力。”
据悉,该模式建立后,三方将在“医防融合课程改革,优化全科医生培养课程体系”“师资共享,共建公卫教学师资团队”“实践基地资源共享,系统培养公卫人才和全科公卫人才”“探索交叉学科,培养公卫与临床复合型硕士研究生”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将公共卫生防控、临床救治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打通,建立“产、学、研、防、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广医三院提供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