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付怡
通讯员 公新文
10日,记者从广州警方获悉,今年前三个季度,广州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数总体呈增长态势。10月份警情数有所回落,略低于去年同期,连续上升态势有所扭转,环比、同比均下降,其中“冒充客服”和“代办贷款”类警情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分别下降35.1%和15.8%。
平均每起投资理财类诈骗警情金额超过20万元
今年以来,广州市APP投资理财类诈骗警情频发,10月份警情数占电信网络诈骗总警情数的9.4%,同比上升1.4倍,平均每起警情的受骗金额均超过20万元,成为继冒充客服、代办贷款、刷单兼职和购物交易之后的第五大类电诈手法。
从手法分析,投资理财类警情以实施股票投资为名占比较多,其次是诱导事主充值押金、保证金来获取收益,充值后无法提现的,还有部分是投资“虚拟货币”后无法提现的。
从受骗人群分析,占比最高的是公司职员和待业群体,加起来接近50%,其他群体分布较为分散。
从时间跨度分析,多数事主从“上钩”到发现被骗约1至2个月,也有个别事主长期被蒙蔽,时间跨度长达3至5年。
警方介绍,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不同于“杀猪盘”,诈骗分子直接拉事主进各种各样的投资群聊,用网络直播、虚假理财网站、虚假理财教程等对事主洗脑,并让事主看见群里其他人每天都在赚钱,所谓几百人的活跃教学群,几乎都是诈骗分子伪装的“托儿”,不断散布盈利消息,鼓吹平台价值。费尽心思包装的目的,就是让事主将钱转入诈骗分子设立的个人账户、公司账户中。一旦转账,资金便被骗子快速层层流转、洗白、分赃,再难觅其踪影。
警方呼吁市民积极参与防诈宣传活动
遇到诈骗学会“避雷”
劝阻工作,永远是在整个反诈工作的最前端。“预止宣打”,“预”说的就是劝阻。“让人民群众少损失,甚至不损失”是劝阻工作的最终目的。仅国庆长假期间(10月1日至8日),越秀区反诈中心劝阻组为群众及时止损3宗,挽损共11万余元。
在广州警方的防范诈骗宣传工作中,大量真实的案例剖析为广大市民揭露了不法分子的诈骗伎俩。市民如若积极参与警方策划组织的防诈宣传互动活动,在遇到诈骗分子时,大多可以避开“雷区”。
10月11日中午,广州某医院一名医生的手机QQ收到好友添加请求。看到头像显示是其所属医院的院长,医生信以为真,通过并添加了“院长”。紧接着,“院长”马上在QQ发来一条信息说:“我是XXX,有私事找你帮忙。”这正是院长的名字,医生马上拨打院长的联系电话核实,遇到忙音。
这时,“院长”称其正在谈重要的事情不方便接电话,要求通过QQ打字谈。然后,“院长”以自己不方便出面为由,让医生提供银行账号,他转16万元过来,让医生帮忙转账给其朋友,并要求保密,医生随后把自己的一个银行账号发给“院长”。
过了一会,“院长”问医生是否已经收到了钱,称他的账号已经扣款了,可能由于金额大,跨行转账需要一个工作日才能到账,要尽快回复。所幸医生经常参加警方组织的防诈骗宣传活动,耳濡目染,他没有马上进行转账操作,而是再次通过电话向院长确认,这次电话拨通了,院长说并没有这回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