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双相抑郁症!孩子出现这些变化时,警惕精神疾病
2020-10-04 20:5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郁症,精神疾病患者年龄越来越小……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张灿城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所有人心理素质都是一种考验。有的人因为疫情而诱发惊恐、抑郁等疾病,有的因为疫情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潘集阳教授还提醒,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风险都较正常人群高,因此需要及时判别身边的人出现异常行为是否存在精神心理问题。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医患互动留言
抑郁症≠双相抑郁症
这种疾病易被误诊

15岁的小张本是一个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的女生,疫情期间由于不能外出及正常返校,整日呆在家的她心情变差,逐渐变得沉默寡言、缺乏交流、颓废沮丧,以前喜欢的事情也无法引起她的兴趣,亦无法静心完成学业;夜间经常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经常凌晨三四点才能勉强入睡。

此外,小张还会莫名其妙地哭泣,觉得自己比别人差,活着没意义,曾多次在家用刀片割伤自己手腕至流血,被家长发现后送至医院就诊。就诊后诊断为“抑郁症”,开始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几天后,小张的抑郁情绪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开始出现易紧张、担忧,脾气也变得暴躁,出现摔东西、捶墙、打人等冲动行为。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小张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就诊。

在与小张及其父母的交谈中了解到,小张曾有一段时间爱管闲事、喜欢与人搭讪、自我感觉良好、对睡眠的需求减少的情况,但小张自己表示这个状态下的自己才是真实的,很享受这个状态,家人虽注意到小张的这些表现,但认为是正常的,未予重视。

潘集阳教授在了解小张的相关情况后,考虑小张存在“双相情感障碍”。潘教授表示,抑郁症公众皆知,但对“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疾病还较为陌生。

事实上双相情感障碍患病就诊人数日渐增多,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发性疾病,是应该被重视且需要治疗的精神疾病。它比单纯的抑郁症更可怕,患者同时具有躁狂发作史,患者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时而情绪高涨,时而低落抑郁。

这种双相情感障碍不论在鉴别、诊治还是病程管理方面均比单纯抑郁更为复杂。据统计,约6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超过1/3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至少10年才得以确诊。

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郁症

“我们遇到的最小的抑郁症患者只有8岁。”潘集阳教授称,“国外研究认为,在10岁之前的儿童受到虐待,或者在不良环境中成长,长大以后更容易患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状,因为大脑发育越成熟,更容易抵御外来的压力。

“在2019年9月份第三周周一,我一个上午的门诊就遇到13例16岁以下的儿童以不愿意学和兴趣缺乏来就诊,最后被确诊为“双相障碍”。”

另外,潘集阳还指出,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更高,据统计,全球因重性抑郁而致残的女性与男性比率保持在1.7:1。

他分析,由于女性有特殊的身体心理结构,加上女性还患有与抑郁症有关的特定形式的疾病,包括经前期情绪障碍、产后抑郁症和绝经后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些疾病与卵巢激素的变化有关,并且可能导致女性患病率上升。

精神疾病切勿排斥药物治疗

潘集阳还指出,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风险都较正常人群高,通过及时的诊治,可让其回归正常的生活,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正常不发病情况下不少有着惊人的创造力,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

那么,双相情感障碍应如何治疗?潘集阳表示,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心境稳定剂是治疗该疾病的基础,坚持医嘱服药的患者往往是恢复最快、效果最好的人群,同时还可以辅以心理治疗,尤其是疾病知识教育。

双相情感障碍分为双相I型和双相II型,两种类型的患者有不同的情绪表现,治疗方案也有所差异。除了患者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家属的陪伴和理解,这种疾病既是生理上的疾病,又是心理上的问题所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通过积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适当进行交流。

据了解,小张经常凌晨3-4点才睡着,中午才能起来,在医院完善睡眠监测后提示其存在昼夜生物节律紊乱的情况,最后通过调整规律作息,对其病情的改善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能很大地改善患者的情况。

家长发现孩子这3点变化需及时就医

潘集阳称,很多家长不能理解孩子是患了精神疾病而延误治疗,总以为孩子的精神异常是来自学习压力,以为减轻压力,情况就会好转,事实上并非如此。有不少是小孩自己要求看医生而父母不理解,甚至给小孩办了休学手续也不积极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专家表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三点变化应及时就医:

1、过去与现在相比,例如孩子以前对看看电影、电脑游戏等感兴趣,现在则完全没有兴趣;

2、与同龄人、班上的学生相比,发现孩子厌学情绪严重,或者在学校里压力过大,出现种种异常行为也需要就医;

3、内心的体验,如果孩子整天感觉压抑、高兴不起来,即便遇到好事后内心体验也很差,也需警惕抑郁症的发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