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五宝”非遗传承人齐聚沙面,这样的广绣作品你见过吗?
2020-09-26 17:0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弘扬先进文化,深入挖掘荔湾区深厚的文化遗产是荔湾的重要动力来源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刘云 陈施敏
图/通讯员 陈志强 刘源

月色浸染,微波荡漾,鹅潭江畔,情意绵绵。9月25日晚,荔智汇·中秋茶话会在广州荔湾区沙面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50多位嘉宾在月下品新茶叙友情,共商荔湾区人才发展之路。

荔智汇•中秋茶话会现场

以茶会友:荔湾高层次文化人才相聚

箫音袅袅,意趣横生。当晚的茶话会有幸邀请到了“西关五宝”(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的非遗传承人来到现场。

弘扬先进文化,深入挖掘荔湾区深厚的文化遗产是荔湾的重要动力来源。以荔湾区永庆坊旅游文化景区为原点已经形成了永庆坊三雕一彩一绣展厅、李小龙祖居、咏春茶室、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非遗街区大师工作室等景点。

茶话会现场,文艺演出典雅精彩

国家级非遗项目广绣市级传承人王新元分享了他发扬广绣文化的心得。“传承是基础,创新才能发展。”作为创新型广绣非遗传承人,王新元一直都在从事推广传播广绣技艺的公益活动,通过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广绣、欣赏广绣。

王新元的广绣作品

现场王新元展示了自己作品的照片,仿若油画的绣品让众人啧啧称奇,从事刺绣工作25年的王新元,其广绣技艺特点为:以当代审美创新针法、针法细腻艺术感强、善于多种题材创作、作品颜色过渡自然丰富。为了有效提高非遗项目的生命活力,王新元结合现代潮流推出一系列非遗文创产品,包括广绣台灯、首饰、手表、香囊、包包、耳环、丝巾、胸针、笔袋等。

王新元的广绣作品

关于如何借助科技手段推动荔湾区实现老区新活力的问题,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周建平表示,当下应积极推动现代技术(如5G信息服务)和广绣等非遗传项目的有机结合,丰富非遗文化产品的创作形式和传播模式,借助技术的力量快速加大和加深非遗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文化助力,多元手段推动荔湾老区新活力

月在杯中,以茶会友,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吸纳是充分发挥岭南文化优势的发展机遇。荔湾区将以岭南文化创新发展中心为目标,各项举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什么是人才?在广东画院院长林蓝看来,人才不是天上的一朵云,也不是地上的一颗石头,而是一棵长在大地上的树,需要好的土壤、阳光、雨露,“广州的文化之根可以说就在荔湾,这里的文化氛围,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林蓝出生于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苏氏家族,一家三代出了8位女画家,“如果当时搬到我家附近的不是广州美术学院,而是邮电学院,那我们现在可能都在卖邮票。”林蓝以此强调氛围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周建平会长与著名雕塑家韦振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画家苏家芬、苏小华、韦潞合影

“我是2001年2月到广州,6月份荔湾区相关部门了解我的情况后,就给我安排在沙面,在这里我一住就是近十年。”来自河南的自由艺术家党禺称,荔湾区特别重视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广东的文化氛围非常好,来到这里以后,北方的粗砺豪放的东西跟南方灵俏的气息融合以后才形成我现在的艺术风格。”

“荔湾区是中华文化、岭南文化沉淀积聚之地。”广东省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曹小约表示,新形势、新时期下,荔湾全面发展面临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荔湾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和顶层智慧的吸纳,定会推动加快以荔湾为核心的岭南文化核心区建设。

本次智汇荔湾才聚鹅潭茶话会是由荔湾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和广东省文化学会共同举办,荔湾区文化馆、荔仕丰产业运营、广州当代教育研究院协办。(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