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次公开集体亮相,“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博“浮出水面”
2020-09-14 17:4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满载中国唐代制造的各地风物,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图/上海博物馆提供

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9月14日,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正式开幕。

展览海报

展览共展出文物248件/组,包括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邱德拔展厅精选的“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来自上海博物馆馆藏与国内9家借展单位的陶瓷、金银器、铜镜等各类文物80件。

本次展览是“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在中国的首次公开集体亮相,9月15日起免费对外开放,并持续至2021年1月10日。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宝历二年”铭花草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黑石号”:海丝之路的历史见证

1998年,一艘在海底沉寂了千年之久的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的一块黑色礁石旁被发现,并因此被命名为“黑石号”。“黑石号”沉船的船体不设水密隔舱,仅用肋骨支撑,其船板也不用铁钉,而是用棕绳捆绑,与中国船只的建造方法大异其趣。

种种迹象显示,这是一艘阿拉伯人建造的商船,而船上满载着中国唐代制造的各地风物,进一步说明了“黑石号”是一艘往来于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商船。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释文:“孤雁南天远,寒风切切惊。妾思江外客,早晚到边停。”

在“黑石号”出水的器物中,大多数是中国产的陶瓷器,这有力地证明了当时陶瓷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流商品。“黑石号”装载的货物涵盖了越窑青瓷、北方白瓷、长沙窑彩绘瓷以及广东青瓷。

这些种类的陶瓷器,是唐代销往西亚地区的陶瓷器中最为常见的品种,被称为贸易陶瓷“四组合”,经常相伴出土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港口、城市遗址中。沉船上3件完整唐青花盘的发现,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国的青花瓷器早在唐代便已远销海外。

“黑石号”出水文物首次在国内公开展出

据了解,“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是目前海外发现最大体量、最精美的唐代文物收藏。其中陶瓷器数量高达6万余件,几乎涵盖了唐代南北方最为著名的窑场产品。

沉船出水的陶瓷器中,以长沙窑产品最多,达到了57500余件,其中5万余件是各式各样的碗。其次为广东地区生产的青瓷,有700多件,质量上乘的为梅县水车窑的产品。

本次展览通过两大版块对“黑石号”出水及相关文物进行展出。

第一版块展示“黑石号”出水中国陶瓷。先后向观众展示以生产彩绘瓷器为主的长沙窑、唐代“南青北白”瓷业格局中的代表性窑场越窑与邢窑、唐三彩和唐青花的主要产地巩义窑、颜色鲜艳亮丽的绿釉和白釉绿彩器、以及生产出作为容器使用的大罐的广东窑场产品。

“黑石号”出水中国陶瓷 广东窑厂产品

第二版块则展示了“黑石号”出水其他器物。在“黑石号”船体的底部,发现了一批金银器、铜镜和玻璃器。虽然它们在整个出水文物中权重占比很小,却因形制独特、精美异常而显得格外珍贵,包括八棱金杯、金盘及鎏金银盒等。

唐·伎乐纹八棱金杯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黑石号”出水的江心镜,是目前所见唯一有明确纪年并能与文献记载吻合的实物证据。由于扬州是唐代重要的铸镜中心之一,所铸铭文“扬子江心百炼造成”即明确了此镜乃扬州朝贡之“江心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唐·扬州江心镜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