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图/出版社提供
诗之品,画之趣,书之意,印之韵,都是艺术中最幽微的部分,当诗、画、书、印这四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遇,又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9月13日,“深入艺苑,曲径通幽:《移花就镜:二十四品诗书画印通释》”新书分享会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该书作者罗韬、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独立学者胡文辉三人,或从诗歌、书画,或从文艺批评、古籍文献等角度分享了感受。
化虚为实:诗书画印皆为所用
《移花就镜:二十四品诗书画印通释》(以下简称《移花就镜》)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结合古今诗、书、画、印名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何谓“二十四品”,让读者充分领略美学传统,打通诗书画印品鉴通识。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经典,在书中作者把诗歌创作概括为24种风格,比如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等等。每一种风格用12句话,48个字概括。
但对于今日读者而言,到底何谓“形容”,何谓“精神”?“纤秾”与“绮丽”,“冲淡”与“自然”,“含蓄”与“委曲”,差别又在哪里?……为何陶渊明的诗既是冲淡的又是旷达的?常不得要领。
分享会上,读者就二十四品的具体内涵提出疑惑。罗韬表示,这也是他写作此书的一个原因,《二十四诗品》诗性化的语言呈现给读者的更多是感性的认知,缺少理性、清晰的分析,不免难以理解。“所以我在书中结合实例来分析,无论是诗、书、画还是印,都会有利于我们对于这些风格的把握。”
罗韬以陶渊明的诗歌为例比较了冲淡品与旷达品的区别,“陶渊明的诗以冲淡始、而以旷达结,早期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平和淡泊;而到了《拟挽歌辞》,描写自己的死亡,旷达尽显。读者对比来读这两首诗,就能领会冲淡与旷达的区别了。”
旷达品原为第二十三品,罗韬在书中以该品结束全文,李公明与胡文辉皆认为这种安排是此书的独特之处,“超越了艺术,到了最后的境界,平视生死,直面人生的终极问题。”
升级诗品:最大特色在于一“通”
在胡文辉看来,罗韬论学,尤其是谈艺之学,最大特色在于一个“通”字:艺与艺的通,艺与文的通,还有艺文与世俗的通。
“此书的性质,首先是透过风格类型,透过《二十四诗品》所设定的风格类型,以观照艺术,此可谓‘批评的通感’;同时,它所观照的艺术,并不限于一端,而是打通了诗、书、画、印,囊括最有‘中国特色’的四大古典体裁,此又可谓‘鉴赏的通感’。入于诗,出于艺,堪称《二十四诗品》的升级版。”
李公明则看到罗韬文艺研究通向现实关怀的一面,“他对于中古史和现当代史都有深厚学养,又长期在新闻单位任职,有明显的现实关怀,这些都使其在谈艺时更具有深度,古今通达。”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