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缸说 | 哇,这么美的建筑手稿!仰望屋顶上的建筑宗师
2020-09-12 12:3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这回,不谈中国建筑史“神雕侠侣”的爱情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渝

近日,

建筑大师梁思成大量的建筑手稿在网上曝光,

其精美严谨惊艳无数人,

丝毫不输现代技术制图。

清代北平西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外观酷似敦煌壁画里的唐代阁楼,

室内有个16米高的观音巨像,

极其震撼壮观。

赵县永通桥,

闻名中外的赵州桥的姊妹桥。

每张手稿线条流畅,

结构分析清晰,

让人连连称奇。

不论什么建筑,

梁思成随手一画就能呼之欲出,

而且美感十足。

时至今日,很多人只热衷于谈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却疏忽了,他们不仅是夫妻,更是一对建筑学上的知己。

当小缸翻阅梁思成和林徽因当年的照片,发现大都是工作照,不是攀在房顶上,就是坐在牛车上赶路,花前月下的很少。

携手守望古建的艰苦岁月

梁思成,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据《林徽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在美国宾州大学完成学业后,梁思成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观摩各地建筑。

看到国外的古建筑受到妥善保护,而自己的国家丰富的古建筑遗产却危立在风雨飘摇中,梁思成被深深刺痛了。回国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一道投入建筑事业中。

1932年4月,梁思成第一次开展乡下古建筑调查。当他筋疲力尽地到达天津蓟县县城时,立即打电话给留在北京家中的妻子林徽因,告之“没有土匪”。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剖透视图 图源:《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跳蚤、臭虫、蝙蝠是调查路上的“亲密伙伴”。忙完一天的工作,梁思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搞来一盆水,脱了鞋袜站在水盆中央,抖动衣裤,不一会儿就能看到水面上浮着一层跳蚤。

至于臭虫和蝙蝠,佛光寺里所遇堪称“奇遇”。梁思成这样记录:

“上千蝙蝠丛生于脊桁四周,如同厚敷其上的一层鱼子酱……蝙蝠身上寄生的臭虫数以百万计,于木料上大量孳生着……我们的口鼻上蒙着厚面罩,几乎透不过气来。在一片漆黑和恶臭之间,借手电光进行着测绘和拍摄。几个小时以后,当我们钻出檐下呼吸新鲜空气时,发现无数臭虫钻进了留置平暗(天花板)上的睡袋及睡袋内的笔记本里。”

但对于执着于所爱事业的人而言,苦难也会伴随快乐。梁思成甘之如饴:“被(臭虫)咬得很厉害,但我追猎遗构多年,以此时此刻最感快慰。

对于此次“没有土匪”的考察,梁思成说:“那时我还不知道,在此后的几年中,我将会习惯于这种旅行而毫不以为奇。”

最惊险的一次测绘经历

1930年至1945年,梁思成夫妇就走过15省份190多个县,考察、测绘2783处古建筑遗物,对其中大多数建筑进行了精细测绘。

其中最惊险的一次,当属测绘山西应县木塔。要知道,应县木塔是中国当时乃至今日唯一幸存的一座纯木结构的古塔。

当年陪同梁思成勘察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其他任何可供攀缘的东西。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那天,风呼呼地刮着,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

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着往刹尖攀缘。那时,他顾不上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缘上去。

由此可见,每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古老的城墙时,他绝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在随后的考察过程中,梁思成他们惊喜地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佛光寺唐代大殿。因为在此之前,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一千年以上的唐代木构建筑,如果想看唐代建筑,必须去日本。这是里程碑式的成就,鼓舞着每一个建筑界的人。

1937年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测绘唐代经幢

令人敬佩的是,古建筑在梁林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尊塑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故宫的文渊阁,由梁思成手绘而成。
隋朝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

在战乱中完成“建筑史记”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除了致力于探究中国古建筑遗迹,梁思成先后创办了东北、清华两座大学的建筑系,参与联合国大厦、新中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

他笔下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图,一方面秉承了西方建筑学的制图手法,及其蕴含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精神,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工笔和白描的技巧,更好地呈现出中国古建筑独特的美感,这样的插图风格,在世界建筑史经典著作中也可谓独树一帜。

这些精美的中国古代建筑图,曾收录于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像中国建筑史》,并获当年“全美最优秀出版物”。

梁思成彻夜工作,以线描图,工作台上昏黄的小油灯常常陪他到天亮。画图时,他把下颌搁在一个小花瓶上,支撑头部,以缓解1923年那场车祸及多年劳累导致的、已变形的脊椎的压力。

在林徽因和莫宗江、卢绳等人协助下,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终于在抗日时期四川南溪的一个小村庄完稿。

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史》,梁思成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几乎都是在战乱中完成的。

在大大小小的空袭逼迫下,梁思成带着家人,入川入滇,一路辗转,来到西南小镇李庄。

在这样的环境中,梁思成还做着常人“无法理喻”的事:天上敌机轰炸,路上颠沛流离,食不果腹,可他依然抓住一切机会调查古建筑;由于奔波劳累,梁思成旧病复发,林徽因感染了肺炎,夫妇俩身心疲惫。

美国学者费正清见到当时的梁思成夫妇,感叹:“他们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却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

这对伉俪能在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考察古建筑,是为了给后人留下珍贵详实的中国古建筑历史记录。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这对名门之后、才子佳人的结合无疑是20世纪中国的一段佳话,他们爱情与事业的完美契合,无论在中国建筑界还是爱情史上都留下了极为灿烂的一笔。

柴米油盐的平庸与颠沛流离的苦难,终究没有湮没那“一身诗意千寻瀑”,历经风雨沧桑与人生考验,却依旧是那风韵迷人的“万古人间四月天”。(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参考资料:

顾学文:《梁思成:一念执着》

张亚萌:《梁思成探访独乐寺》

肖伊绯:《梁思成与故宫》

周惠斌:《苦中作乐:梁思成林徽因在昆明的艰苦岁月》

李辉:《念念不忘梁思成》

王玉玲:《梁思成林徽因古建筑寻踪测绘记》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