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缸说丨寻找花木兰
2020-09-08 11:5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你真的认识她吗?她的对手、她的爱人、她的结局……小缸一一追寻答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9月11日,迪士尼的年度大片《花木兰》将在中国内地影院全面公映。在疫情迅速反弹的北美、欧洲和日本市场,《花木兰》已经基本放弃了院线上映的计划,而是选择在9月4日登陆迪士尼流媒体Disney+付费独播。

如今,关于这部影片的讨论,已经成为各个社交平台的热点。

小缸在此无意作任何剧透。但不得不说,“木兰”确实是少有的获得古今中外普遍青睐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千年后的今天,关于她的故事还在流传。有人从她身上读到了忠孝,有人觅得自我,还有人找到了“现代女性精神”。

今天我们对于木兰的认知,多是来自后世的改编演绎。重读木兰并厘清“改编”脉络,对于“木兰迷”而言,自有其不凡意义在。

木兰姓花吗?

今人的木兰印象,源于文学作品《木兰辞》。所以,只能说,木兰是一个传说人物。

原作《木兰辞》并未明示木兰所处之年代、年龄、籍贯、居住地,更没提到木兰姓花。

明代文学家徐渭根据《木兰辞》改编杂剧《四声猿》第三折《雌木兰》(全名《雌木兰替父从军》)。女主角在剧中自称:

“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吾父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

于是,木兰就有个战斗英雄父亲,叫花弧。

而在包括《黄陂县志》《焦氏笔乘》《新唐书》等书籍中,木兰有说姓朱,也有人说姓韩、姓魏、姓任的。花木兰这个名字流传这么广,只是因为通过口口相传的戏曲,流传更广罢了。

木兰战胜对手了吗?

无论大家对2020电影版《花木兰》最终评价如何,有一个细节,是被很多人称道的:迪士尼最终把木兰的对手明确为“柔然”部族。这对一家美国公司来说,是做了一定考证功课的。

“柔然”是一个什么样的部族?历史学家说,他们很可能是蒙古族的祖先,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他们的后代驰骋中原,击败过汉人王朝的大军。可想而知,他们的祖先战斗力是多么强大。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木兰辞》里的木兰应该生活在中国南北朝北魏时期。而文中的“可汗大点兵”的可汗,指的就是与柔然战斗最多的北魏皇帝太武帝拓跋焘。

他的对手,是柔然汗国吴提可汗。那么,柔然汗国的版图有多大?

史书记载,“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亦即东起大兴安岭,南临大漠,与北魏相峙,西逾阿尔泰山,占有准噶尔盆地,与天山以南的焉耆接界,北至今贝加尔湖。势力范围“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

可以这么说,花木兰的对手,也就是动画片里留着长辫、眼睛画着浓厚烟熏妆的大汗,绝非是带着一只鹰、几个猥琐手下就来挑战中原的莽勇之徒。他的兵力、疆域甚至超过了南北朝并立时的北魏。

2020版的《花木兰》延续了迪士尼动画片的人设,把这位柔然大汗设置为“雪山一战,兵力就一蹶不振”,只能靠着奇袭来染指中原。不得不说,这是受了史书《魏书》很大的影响。

《魏书》把柔然写成“蠕蠕”,因为北魏人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有如蠕虫。这种人设和迪士尼卡通中蠢笨无谋的柔然武士是高度吻合的。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历史学家考证,即使拓跋焘被称为战神,但在吴提面前也遭受了一生中两次不堪回首的惨败。

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开始,因北魏实力被削弱,不少西域国逐渐背弃北魏投向柔然。

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北魏四路出击讨伐柔然,由拓跋焘亲自挂帅,在额根河(今鄂尔浑河)取得小胜。

结果,军队在回师时遭遇包围,死者十之六七,大败而还,大将奚拔、沓干都战死。镇北将军封沓战败后投降柔然。逃回平城之后,拓跋焘下令战死士兵的家属不得发丧哭号,否则就加以诛杀。

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拓跋焘再伐吴提,又遭惨败,大将冯邈投降柔然。北魏国内动荡,地方强豪薛安都与族人薛永宗借机起兵叛魏。

值得一提的是,薛安都兵败后投奔南朝,他的后代中则有大名鼎鼎的白袍将军薛仁贵。

拓跋焘系当世名将,却在讨伐“蠕蠕”的战争中两次战败,足见柔然骑士的强劲战斗力。

《木兰辞》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描写,更写实地道出北魏与柔然战争的惨烈。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木兰和小伙伴们实在打得很不轻松。

直到公元552年,连年征战的柔然人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土门可汗击败。当时,木兰所在的北魏已经分裂。柔然王室由邓叔子率领,西支柔然南逃至西魏,西魏太师宇文泰不敢收留,将此部三千余人收捕,交突厥使者全数斩杀于长安青门外。

或许,这就是《魏书》最终把柔然——这个木兰一生的对手写得如此不堪的原因吧。

木兰爱的是谁?

作为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花木兰的爱情自然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相比迪士尼动画片里的情节,2020电影版《花木兰》对此有了比较大的改动。

原来动画片里的男朋友是将军李翔,因为怕被人诟病上司追求女下属“涉职场骚扰”,这个角色被换成了同为小兵的陈宏辉。

在上述《雌木兰替父从军》中,这个角色则是与木兰一直有媒妁之言的王生。

在木兰传说起源的《木兰辞》里面,对于木兰的爱情,是只字未提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影视作品,多是将其他真实女性的故事糅杂于木兰身上。她的爱情故事,折射着人们的想象。

以民间流传最广的《雌木兰替父从军》来说,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考证:“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意即,木兰的爱情故事都是徐渭杜撰出来的。

韩贞女又是何人呢?在《明史•烈女传》中对此有记载。元末蜀地一带,兵荒马乱,韩女担心被掳掠,便伪装成男性,还被迫入伍当兵,一连在军队里行军作战达七年之久,都没被人发现是女的。后来在云南遇见了久别的叔父,和叔父一起返回成都,才恢复了女儿身。

这个被史书记载的韩姓少女后来嫁给了尹家做儿媳妇,被称为“韩贞女”,连姓名都没留下。

如果木兰结局只参考了这么一位生涯和《木兰辞》相似的女生,怕是很多人都会失望吧。历史学家也提出,认为《雌木兰替父从军》不由一人一事而发。明代出现许多女扮男装的女英雄,而徐渭本人的其他诗作中也有对女英雄的歌颂。

这些女英雄就包括了明末著名女将秦良玉。

秦良玉文武双全,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四史》载入将相列传的女性,也是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

同期的明朝知名女性将领还有沈云英。其父沈至绪当时任湖广永道守备。1638年,湖广临武县、蓝山县等地的瑶族叛军进攻,沈至绪原本计划将敌人在地形险要处予以围歼,而分守湖南道蔡官治却故意不发援军,使沈至绪孤军战死。

沈云英情急之下,连夜率领十几名士兵偷袭敌人,斩首三十多级,抢回父亲的尸体,又大开营门,摆出准备决战的样子,敌人不明虚实,慌忙退兵。

沈云英后来被任命为游击(军营将官,地位仅次于参将)。她认识了同为军官的贾万策,结为夫妻。丈夫后来在荆州阵亡后,她辞官归乡,以教书为终身职业。

我们从这些女英雄身上,可以看到民间传说花木兰的影子。他们的丈夫,自然也隐约有李翔、王生等的模样。

明清的文学家、戏剧家们受时代所限,认为女英雄最终结局只能回归相夫教子的平静生活。而结婚又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是正道。于是,我们才看到影视作品中媒婆怒斥花木兰的一幕。

但历史学家就指出,现实中的木兰面对的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

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在《木兰辞》产生的北朝时期,女性婚恋状况及两性关系较为开放自由。北朝女性无论是上层贵族还是下层平民,在对待个人的婚恋诉求方面也相对坦荡自然。

按理,在《木兰辞》中,如果要展示女英雄完整的生命轨迹和心理诉求的话,不必讳言其婚恋状况。而在《木兰辞》中,并没有出现对木兰婚恋方面的描写,木兰的人生被截止在了其回归改装之后。这其中可能与北朝男女早婚风俗与战争导致的适龄男性大量锐减有关。

《旧唐书》卷中《文苑传》提到:“北国丁男,十五乘塞,岁月奔命,其弊不堪。”说明北朝十五岁的少年已经可以分田地、服兵役,成为必须担负社会责任的成年人。

而木兰即使是十四五岁刚刚成年即替父从军,在经过十二年的征战过后,其年纪也约在二十六七岁左右,这在现在仍然处于婚育的黄金年龄段,但在北朝时期却极有可能已错过了最佳婚育期。

《北齐书》卷《后主纪》中记载,“括杂户女年二十已下十四已上未嫁悉集省”可见北朝女性的婚龄当在十三四岁左右,政府也鼓励甚至是以政策规定适龄男女及时婚配,以补充人口的不足。

所以,当木兰九死一生从战场回到家庭之后,同龄的男子或早成婚,或丧生战场,作为战功赫赫、曾获“尚书郎”官职的女英雄也不大可能委身平庸男子。

事实上,木兰的故事颇具现实意义:一个女性的成功,无需和婚姻、男人挂钩。

这或许就是这个女性形象,能引起多方共鸣的重要原因吧!

参考资料:

1、张觉明《木兰史研究:故里、姓氏、时代、生平考》

2、徐渭《雌木兰替父从军》

3、杨增莉《中国女性英雄艺术形象研究》

4、张雪《木兰故事的文本演变与文化内涵》

5、微信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lbqyjs)《真太阳的后裔!花木兰的死敌柔然人到底有多强?》

本文部分图片:《花木兰》官方宣传片及海报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