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渝
九月开学将近,今年参加高考的你,是否已收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毕业多年的你,又是否还记得当年收到通知书的心情?
眼下,高考录取通知书正陆续送到考生手中。作为高校送给学生的第一份“见面礼”,这些录取通知书有的是颜值担当,有的创意、科技感十足……各种“网红”通知书层出不穷,频频上热搜。小缸回想自己当年收到的那一张彩纸,相比之下真是有些逊色了。
很多人对创意录取通知书的最早、最深刻认知源于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里的标志——立体“二校门”。激光雕刻工艺、30多件纸艺部件、上百个拼插结构……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精心选择具有独特象征的物品、符号,让大一新生们在新航程的起点上好第一课。
北京大学2020年录取通知书
以牌匾的立体形式展现
颜色是热烈深沉的“北大红”
硬质的录取通知书还可以竖立起来
从而成为一份别致的工艺品
还有“北航定制”的EMS信封上
冲上云霄的七架飞机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
通知书还附赠剪纸镂空飞机
纯手工雕刻而成
代表着对新一代翱翔九天的希冀
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很别致
镂空设计寓意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寄送的
还有一只青莲紫色荷包,内装两颗莲子
学校希望新生将一颗种于故乡
不改初心
一颗带来校园
见证成长
上海交通大学3D录取通知书
立体五层纸雕
校门卡采用抽拉纸雕形式
未拉开时为平面交大校门形象
拉开时缓缓变为立体五层纸雕
校园内景也随校门拉开呈现
北京科技大学封面是一个时钟转盘
转盘周边都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随着转盘转动
转盘内部暗藏玄机
收个通知书,还能感受开“盲盒”的刺激感
是的,你没有听错
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做到了
以红色为主基调
采用“开启”式设计
内容不仅包括有明信片和专属U盘
更有新生纪念版校徽盲盒
盲盒共有九个颜色
分为三大色系主题
如果能集齐不同色系的校徽
还可以在开学的时候兑换好礼
有点带感哦!
不得不说
今年的“王炸”可能当属下面这一份
这所大学把“宇宙的声音”
装进录取通知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
附送的黑胶光盘传出宇宙声音
这些声音是由该校师生通过
“中国天眼”FAST捕获的
15颗脉冲星信号
经过转换和小限度处理后
以音频的形式呈现
这些声音有的像是汽船正在鸣笛离港
有的像是草原上的牧民打马而过
有的像是心脏跳动的声音
有的像是雨声
还有的像是手持烟花燃放时发出的声音
……
(戴上耳机,假装自己被录取)
看看这些录取通知书——3D立体的、自带音乐的、配发种子的……为了“颜控”,录取通知书都“拼了”。每一个高校都下了十足的创意功夫,与众不同似乎才是大家的共同之处。
其实,从古至今,录取通知书的意义远超单纯通知,其所蕴含的仪式感寄托了对莘莘学子过去的肯定,对未来的希冀。那么,这份承载梦想的通知书,是如何进化而来的?
古代“录取通知书”长啥样?
“金榜题名时”是古代人生四喜之一,通常官府除张榜公布外,也会制作精美的“录取通知书”。
古时的录取通知书叫“捷报”,从乡试到会试,再到殿试,每个级别的考试都有捷报,只要你合格被录取了,就有人来专门为你报喜。明人王世贞《觚不觚录》中即有这样的说法:“诸生中乡荐,与举子中会试者,郡县则必送捷报。”
捷报的格式大都比较简单,除了写有应试考取功名者的名字以及考试的名次,此外就是某某县府的名称了。
捷报不仅是一份通知书,更是一份荣耀。古人收到捷报之后,一般将其张贴在厅堂最显眼的位置,以示光宗耀祖,也因此明清时的报帖规格、尺寸更大。
科举考试除了有“录取通知书”,还有专门的“报榜人”送达,并安排热闹非凡的仪式。
报榜人一般不少于3人,他们骑上高头大马,高举旌旗,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十分热闹。《儒林外史》曾描写了一段报榜的情景:“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场景十分热闹。
古色古香的民国录取通知书
民国时期,全国没有统一考试,由高等院校自由安排入学考试的时间。相比较之前的“捷报”,民国时期的录取通知书的文化蕴味开始形成,显得古色古香。
那时称录取的“同学”为“君”,且开头会有“台端”字样,“台端”是古代信札中常见的对别人的敬称,这也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尊敬。
民国时期的通知书其实远没有现在的录取通知书那么美观,但秀丽的手写体,质朴的感觉也是别有风味。
这是民国二十六年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与清朝手写的捷报不同,有些民国的录取通知书已经是由机械印刷出来的,不过采取的仍是从右向左的书写顺序。
带着历史烙印的录取通知书
新中国成立后,大学录取通知书很快出现了新的变化,并成为历史鲜活的见证之一。下面这张图片是1952年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一年是中国内地首次举行高考。
录取通知书写道:“住校者需缴户口迁出证,不住者缴户籍证明书。体格检查经学校认为有必要时,得再复检,检查不合格者,不准入学。如患有肺病或其他严重感染病者,不必来校,以免徒劳往返。”可见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已经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健康成为新生入学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之一。
最为神奇的是,有那么一段时间,翘首期盼的通知书信件到达后,考生内心却是无比忐忑,因为信封里装的可能是“未被录取通知书”。
1964年,陕西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向考生发了未被录取通知书。“今年我省报考高等学校的人数较多,国家计划录取新生的名额有限,经参加我省统一招生的各高等学校根据中央高等教育部规定的统一录取标准和按照志愿顺序、择优录取的办法,认真地、仔细地进行了录取工作,已圆满地完成了招生工作。现查各校录取名单,你未被录取,希望你能在生产劳动战线或其他工作岗位上愉快地、积极地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年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黑白的版面上,鲜红的北京大学印章十分吸引人的眼球。简洁的一段文字,对于那个年代的考生,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从古代的“捷报”,到民国时代泛黄的信笺,再到如今速递包裹下的那份通知书,时代的车轮转得越来越快,但是那份纸质的“消息”带来的惊喜,久久不曾稍减。它是一份记录过去的证明,也是一把通向未来的钥匙。
不管送达到你手中的是一份怎样的录取通知书,哪怕它没有“别人家的大学”那样的高颜值,也不是可以带来多重惊喜的“盲盒”,但它对你依然有特殊的意义——经历了2020年有些特殊的备考之旅的你,拿着它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可以大声对自己说:“我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未来的日子里,也请多多加油!
参考资料:
郑学富:《古代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刘园园:《“花式”录取通知书是认识大学的一张名片》
郑文:《书香录取通知书承载美好寄望》
胡益贤:《难忘56年前的保送录取通知书》
部分内容来源于媒体公开报道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