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缸说|“飞行夹克”很厉害?能塞进火柴盒的爆款女衣才是黑科技!
2020-08-03 09:20 羊城晚报•羊城派
脚踏泥土、仰望星空,才能真正地遨游于无边天际,你觉得呢?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传芳

你想飞得更高更远吗?现在机会来了——

7月30日,在某宝造物节的发布会上,一名身穿“飞行夹克”的小伙成功吸引了众人围观。据介绍,刘姓小伙身上的物件,灵感源于电影《钢铁侠》,只要穿上它,其主人便能翱翔于数十米高空,航程可达20公里。

吃瓜群众大多对此啧啧称奇,亦有部分人对这件“自制版”钢甲挑毛病道,那瓶瓶罐罐的造型,颇有点田间“打农药”的观感。

如此评头论足,小缸不得不反唇相讥:你行,你上啊!

纵观中国古今,新奇好玩的物件层出不穷,有的一出世即巅峰,有的则蛰伏千年,留待咱们今人挖掘。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稀罕珍品,均闪烁着“老祖宗”的智慧之光,亮瞎了小缸埋首故纸堆的老花眼。

本期,小缸尝试推开技术的大门,与读者诸君探寻一番古代“黑科技”的奥秘。

钢铁侠很厉害吗?

2000多年前的“木鹊”见过没

对飞行的渴望与实践,古人一点也不落后,在《墨子·鲁问》中明明白白地记载道: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鲁班制造的木鸟或是中国最早的机器人 图/东方早报

春秋时期,同为工匠达人的墨子和鲁班可谓一对“相爱相杀”的CP。前者尤爱挑战后者的各项新发明,即便是对现在看来亦属高科技的木鹊,墨子仍旧吐槽力MAX。

某日,鲁班宣布木鹊研发成功,忍不住在朋友圈晒道:“飞之三日不下,至巧(剪刀手.jpg)!”

同行一顿猛赞,甚至有人说这是古代无人机勘察敌情的原型。唯独墨子大发灵魂拷问,木鹊还不如能稳住车轮的车辖来得重要咧,为何?对人有用的才能称“巧”,对人无用的只配称“拙”!

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大牛们在推动技术革新之余,已经开始了对技术可能引发的社会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无怪乎《尚书》称“工执艺事以谏”,《国语》称“百工谏”,都说明,工匠作为掌握着特殊技能的群体,有着向天子、国君谏言的特殊权力。

当然了,小缸在此还是要补充说明一下,《韩非子·外储说》中有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

嗯……

“越王勾践剑”

至今还能亮瞎世人的眼

人在江湖,没有一把称手的武器,怎么混得下去?普通的刀剑是出不了台面的,来看这一把蕴含“黑科技”的君王之剑。

当小缸还在迷恋倚天剑、屠龙刀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TA早已静静地躺在湖北省博物馆内,满足人们对神兵利器的一切幻想。

越王勾践青铜剑出土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长55.7厘米

作为“镇馆之宝”,越王勾践青铜剑可算首屈一指。毕竟,小缸只会背那一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而故事的主人公,正是越王勾践本尊。

据时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发掘参与者陈振裕于2016年回忆,越王勾践青铜剑在1965年重见天日前,曾深埋地下2400多年。神奇的是,此剑至今保存完好、光泽耀目。

越王勾践青铜剑出土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长55.7厘米

1977年,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对越王勾践剑进行无损伤的科学测定与研究后,试图解开其铸造与防锈的千年之谜——

越王勾践剑主要合金成分有铜、锡、铅、铁和硫等,剑身及剑刃成分中含锡为16%-17%,这是铸造青铜强度最高的成分,并保持一定的延伸率。剑格的装饰纹样使用含铅较高的合金,剑身花纹可能经过人工氧化……一言蔽之,就是反映了越国铸剑的高超水平。

陈道明曾饰演越王勾践

有趣的是,就在那展柜附近,还有一件不那么显眼的藏品。1983年,在距越王勾践剑出土之地2公里外的一座小型楚墓内,一件青铜矛被发现,其基部刻有两行八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鈼”。

胡军曾饰演吴王夫差

真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生前斗来斗去,死后二人的武器却在邻处相继被发现,穿越千年仍在隔柜相望。

上阵杀敌前

你可能还需要一款“变形金刚”

如果说,蝙蝠车能让迷妹为之雀跃,那么若论出位,这款古代“变形金刚”式的存在,则显得拉轰许多。

观风行殿,又称会走路的行宫,移动的巨大房子,由隋炀帝杨广下单,工程师宇文恺炮制。平时可以拆卸,需要时又能被迅速拼装,后期升级为“轮滑版”,可由人力推着走。

《穿越时空看文明:全景手绘中国史》截图

如此有创意的发明,自然不可独占,杨广南巡时,也是边走边玩,赚足流量。发现哪里风景独好,便命令“变身”为殿宇,随处安营扎寨。

据称,杨广乘坐观风行殿到塞外去,也是要在已经降服的突厥人面前显摆威风。只见行殿一变身,就把胡人给镇住了,以为是天神降临,吓得直哆嗦。

据《资治通鉴》记载:胡人惊以为神,每望御营,十里之外,屈膝稽颡,无敢乘马。

当然了,在宇文恺的一生里,观风行殿只算个小意思。隋朝大运河、长安城、洛阳城,都出自此人手笔。什么是开挂的人生,这就是!

女同胞看过来

这样的包包你们爱不爱

称霸天地或许是男人的浪漫,古代的女孩纸萌,其实同样走在了手工艺技术与潮流的尖端。

在《中古壁画与陶塑再现的挎包女性形象》一文中,作者葛承雍指出,中国古代女性挎包要比西方早出现几个世纪。

挎包、拎包具有时尚和实用的意义,折射出古代女性鲜明的超前意识和服装审美。

《中古壁画与陶塑再现的挎包女性形象》一文截图
《中古壁画与陶塑再现的挎包女性形象》一文截图

没有包包的人生不能称为完美的人生。古人挎个包,做工精湛,秒杀一众LV,简直就是开启了千年前的潮流。

研究者指出,到了北朝隋唐时期,挎包女性的形象已经十分成熟。挎包的使用打破了贵族妇女繁文缛节的社交属性。这些女性挎包而不是拎包,减轻了负重压迫之感,使出行如同走秀,彰显了当时女性的风度气质,成为现代“包包”的远祖。

遐想一下,挎着李清照、鱼玄机同款包包,够潮够时尚!包包有了,衣服怎么少得了?

古代女性爆款单品——西汉直裾素纱褝(dān)衣,出土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褝字何解?《说文解字》:衣而无里,谓之褝。褝衣,顾名思义就是非常薄的衣服。

《丝绸历史与文化(3):马王堆汉墓中的丝绸》一文截图

那薄到什么程度呢?此衣总重仅49克,可谓薄如蝉翼,据称可以塞入火柴盒里。

其背后蕴含的“黑科技”,则是古代丝绸制作行业的一座高峰,因为从蚕种到蚕茧,从缫丝到织造,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据称,专家们前前后后花了13年的时间,才复制出了素纱褝衣,但比原件还是重了0.5克。

据专家分析,褝衣复制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今的蚕较大,吐的丝也比古代的粗。

如此看来,肥胖乃一切烦恼之根源,连蚕也不例外……

所以说,我们完全不必艳羡欧美流行文化中那些虚构的超级英雄。在咱古代,各种“先进科技”目不暇接,还有那指南针、缫丝机等等发明创新,都甩别人家好几条GAI。

讲到这里,小缸又不禁想起墨子与鲁班关于“木鹊”的一番议论,有用者称巧,无用者,或不适应于当下,但假以时日,也可能有另一番大作为。

人类的发展进化,世间的烟火气固然不可少,但脚踏泥土、仰望星空,才能真正地遨游于无边天际,你觉得呢?

至于小缸我,只有为社会多搬一块砖,多尽一份力罢了!

参考资料:

1、陈振裕,《越王勾践青铜剑发现记》

2、李天宇,《越王勾践剑:冠绝天下的铸造术》

3、葛承雍,《中古壁画与陶塑再现的挎包女性形象》

4、尹家福,《“木鹊”与“车辖”兼要》

5、丝绸文化与产品编写组,《丝绸历史与文化(3):马王堆汉墓中的丝绸》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