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生独门绝技,帮4岁女孩的肝胆管里取出一堆结石
2020-08-19 15:2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州医生摸索新术式,专克多发肝内胆管结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韩文青
图/受访者提供

4岁的女孩肝脏只有饭碗那么大,但里面的胆管结石却有一堆,导致严重肝功能异常、黄疸,肤色蜡黄像个“小黄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团队用“独门绝技”——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手术,成功将结石“冲吸”取出来,孩子目前已康复,肤色恢复正常变“白雪公主”。医生提醒,吃鱼生、卫生习惯不好也易引起这种病。

4岁女童肝内胆管有结石变“小黄人”

小雨婷今年四岁,近段时间出现肚子胀痛、发烧的症状,经当地医院初步诊治是由肝内胆管有结石所导致,随后还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的症状,甚至开始发烧不退。

当地医院再次复查发现,患儿的肝门部胆管已被结石阻塞,从直径仅有2毫米的胆管中取石头难度极大,加之患者年纪尚小,7个月大时曾做过胆道闭锁重建手术,手术难度更是难上加难。

当地医院条件设备有限,一家子急得辗转寻求医治未果,孩子的病情日渐加重。后经医生推荐找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肝胆外科的王平教授,转到广医一院治疗。

她入院时肝功能已严重受损,谷丙转氨酶已有790U/L,正常值是40U/L;总胆红素有147umol/L,正常值仅17umol/L,孩子全身蜡黄,看着像个小黄人。

广州医生摸索新术式,专克多发肝内胆管结石

王平教授仔细地问询了小雨婷的病史,亲自在B超室对患儿进行详细的B超检查,判断结石大小及与胆管的相对位置。“患儿的腹痛、黄疸和发热是由肝内胆管结石梗阻引起的胆管炎导致的,当前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治疗”。王平教授做出了专业的判断。

据了解,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复杂性结石,倘若不能及时取石,便会继发急性胆管炎,出现腹痛、黄疸和发热等症状,重者甚至会发展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危及生命。

王平教授介绍,在过去对这种病的微创治疗是日本的一种手术方式,先穿刺肝胆管,然后用一个月时间逐渐扩充从皮肤到胆管的窦道,再用软的胆道镜将结石取出。

他的团队经过17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手术,这种手术方式不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在直接扩充胆管的同时就能够手术,且取石用的是硬的胆道镜。和软镜相比,硬镜取石更精细,取得更干净,适用于多发肝内结石或不愿意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

吃鱼生也会引起肝内胆管结石

做了详细的检查后,全体肝胆外科医生充分讨论后,认为患儿的病情适合做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手术。

“我们要通过术中B超精准定位肝内胆管,然后在仅有2毫米粗细的胆管里扩张建立窦道,进而把堵塞在肝门部的结石取出,让胆管重新通畅,恢复胆管功能。”

7月27日早晨8点多,小雨婷被送进了手术室。手术过程中,王平教授借助B超,仔细探查着肝内每条微细的胆管,并熟练且细致地操作着手术器械,小心地避开肝内丰富的血管刺穿到胆管,用硬质胆道镜去探查胆管结石,敲碎后的大块结石用钳取出,细小结石“冲吸”出来……最后取出了几十个细砂样的结石。

在医生们彼此合作不懈努力下,阻塞在肝门部的胆管结石终于被取出了,胆道恢复了通畅。

术后在儿科团队的悉心照料下,小雨婷得到了快速康复,各项检查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皮肤的黄染褪去了,换上了小孩特有的雪白肤色,往日的欢声笑语也回来。

王平教授介绍,每年他们要做一百多例这样的手术。小雨婷的肝内胆管结石是此前胆道重建吻合口狭窄导致的,成人的肝内胆管结石引起原因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因是寄生虫,比如吃鱼生引起的肝吸虫、不良卫生习惯引起的蛔虫。(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