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平
“发票大妈”是后来才搬进这个小区的。
几乎没有人知道她姓啥叫啥。一般来说,居民们对这个也不感兴趣。大家感兴趣的是,你是哪里人,以前是干什么的,家里现在都有什么人,是怎么来到这个小区的。这些信息你最好自己提供,不提供也不要紧,只要你入住了这个小区,不用半年,就会有人通过各种渠道,把你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小区里的女人中,总是不乏超级侦探。
“发票大妈”属于那种不愿提供个人信息的,但是来小区不久,她的“隐私”就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了:她原本就是这座城市的人,后来嫁到了省城,老公曾经是个很大的领导,一不小心成了贪官,“进去了”。儿子随后跑去国外,她一个人在省城很孤独,又受不了熟人的眼光,一生气卖掉房子,重回故里。
原来是个贪官家属!人们背地里对她嗤之以鼻,但是表面上却装成一无所知的样子,跳舞的也好,打拳的也罢,都会热情地跟她打招呼。
“发票大妈”刚来时的确很小心,走路说话都拿捏着几分,一双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别人的脸,但渐渐地,便放松下来。再到后来,她说话的声调开始提高了,以至于多少有点居高临下的味道,比如这样的话经常从她的嘴巴里溜出来:“你们在这小地方都待傻了,听我对你们讲哈”“小城市的人,素质怎么可以和省城比呢”……
“发票大妈”成为她的绰号,那是因为她对发票这东西实在太感兴趣。或者说,她是个十足的“发票狂”。
首先,她自己外出消费,哪怕是买几块钱的东西,都要人家给她开具发票。正规商店还好办一些,那些小店,就比较难了。这些小商铺,说实话哪有那么多发票,就算是有,也不愿意给你开。特别是数目较小的那种,他才不愿意给你费那事!就为这个,“发票大妈”经常与小店主口角。逼急了,人家就说:“阿姨,这才几块钱,给你开个收据行不行?”她总会坚决地说:“不行,必须开正规发票!”
争到最后,商家只好说:“阿姨,那我们这个东西不卖了,您去别处买吧。”于是“发票大妈”就会高声叫道:“好啊,你们为了偷税漏税,竟敢拒绝卖货给顾客。你等着,我一定去工商局或者是税务局告你!”
说是去告,也没见她真有行动。慢慢地,她的这句话也就没有什么杀伤力了。小店里的人见她光顾,总是先说:“对不起,我们这里可是不能开正规发票哈!”
“发票大妈”不仅自己买东西必须要发票,她后来也开始动员别人开发票,她不断宣传鼓动说:“大家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同时也要帮助国家堵塞漏洞,防止商家偷税漏税。”
别人说:“问题是,我们开了发票也没什么用,不必多此一举了。”
“发票大妈”马上说:“开完你给我呀,我在收集发票哦。你开多少,我要多少。特别多的,我还有奖励呢!”
还真别说,有位邻居那天给“发票大妈”送去一沓发票,她真的就奖励给她200元钱。这么一来,“开发票、送大妈”,就成了小区的一句流行口号。
时间一长,据说“发票大妈”家里的发票装满了抽屉、柜子,也有说堆积如山的。这就惊动了税务局,他们正愁找不到这方面的典型,于是就派人来找她,准备选她做先进代表。接着记者也来了,说要采访她,让她谈“自觉维护消费权益,为国家增加税收”的体会。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发票大妈”却坚决拒绝。人家三番两次找她,她似乎半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有个女记者不信邪,下决心要撬开她的嘴。为这,还自掏腰包请她吃饭喝酒。大家以为这回“发票大妈”肯定被拿下了,都等着从报纸上或者电视里一睹“发票大妈”的风采,可是等来等去却毫无动静。
小区里的人开始四处打探消息,最后终于有了结果。原来是“发票大妈”那天酒后吐了真言,她说:“我开发票,是为了等我老公有朝一日出来,或者是我的儿子发达了,还像以前那样,给我全部报销!”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李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