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潮流艺术:新生代藏家的共同语言
2020-07-27 18:3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潮流+艺术”迸发出的能量可谓惊人,不但造就了一大批现象级的潮流艺术家,也诞生了很多千万级甚至亿级的潮流艺术拍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施沛霖
图/佳士得香港提供(署名除外) 

当艺术遇上潮流与卡通,便融汇成了时下炙手可热的设计语境及艺术符号,它令艺术不再高高在上,而以独特的美学呈现俘虏了年轻人的心。

“潮流+艺术”迸发出的能量可谓惊人,不但造就了一大批现象级的潮流艺术家,也诞生了很多千万级甚至亿级的潮流艺术拍品。本来,价格不菲的单一版潮流艺术品收藏,只是极少数人的游戏,但在跨界成为常态的当下,艺术与日常的界限正变得日渐模糊,潮流艺术当代艺术的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愈发多元化,可穿戴、可把玩的艺术正成为潮流新风向。艺术家除创作绘画、版画及雕塑作品外,亦与各品牌合作,创作了诸多精选艺术手袋、箱包、玩具及配饰等跨界潮流艺术品。

著名的例子包括曾为公共空间创作了诸多巨型雕塑的KAWS、杰夫·昆斯、名和晃平和空山基等艺术家们,还有去年在上海昊美术馆开展的丹尼尔·阿尔轩,他们也创作了一些尺寸适中的雕塑作品,可携带、可把玩、可在家中摆放。这些有一定发行数量的小件作品,让雕塑成为了日常之物,令爱好者有机会将其收入囊中。至于那些可穿戴的艺术衍生品,暗合了年轻藏家们的审美追求,往往令他们无法抗拒。

 ■受访嘉宾 

佳士得香港现代及当代艺术部副主席暨国际总监及部门主管林家如  受访者供图

[专家说]年轻藏家带动亚洲市场的转变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当代艺术的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越来越多元化,可穿戴、可把玩的艺术正成为潮流新风尚。您认为这些跨界艺术作品为什么能吸引藏家尤其是年轻藏家的关注?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林家如:近两三年来,集合了潮流、卡通与艺术元素的“潮流艺术”或“Urban art”,正成为85后、90后“新生代”藏家的共同语言。年轻藏家带动了亚洲市场的转变,以KAWS为代表的潮流作品、玩具、用品、艺术衍生品等成为了收藏市场的关注点,这是一个亚洲独有的现象,非常有趣和值得探究。

至于这些潮流艺术衍生品近年为什么特别受到年轻藏家的喜爱和关注,原因很多。首先,这些潮流艺术、卡通艺术是他们熟悉的、陪伴他们长大的东西,有着他们美好的童年记忆,也符合他们的审美追求,等到他们经济独立,有条件进入收藏圈时,这些潮流艺术衍生品自然成为他们收藏的首选。

其次,他们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在社交媒体获取资讯和分享自我是他们离不开的生活方式。潮流艺术具有特殊的美学特征,表现为“视觉扁平化,颜色高彩度”,特别适合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和传播,这类作品也常常通过网络拍卖的形式进行交易,这些原因都决定了潮流玩具、用品等大受年轻藏家的青睐。

潮流艺术玩具、用品等大受年轻藏家的青睐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如何判断哪些潮流作品、时尚用品、玩具具有收藏价值?它们具有什么要素?

林家如:判断它们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首先还是看是否名家之作,像KAWS、奈良美智、村上隆等艺术家都是当代流行文化领域的标杆性人物,具有毋庸置疑的巨大的商业价值。

二是看这些潮流作品是否限量版,发行数量多不多等。一些有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其作品限量发行,量不大,能较好地平衡到供给和需求。另外初始发售价格较高、市面罕有、有特别纪念意义的作品相对来说收藏价值也较大。

杰夫·昆斯 兔子气球(紫)金属陶瓷雕塑 2017年
香奈儿1000%积木熊雕塑 2006年
草间弥生设计限量版 路易·威登2012年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目前哪些艺术家、哪类产品在拍卖场上比较受追捧?有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林家如:当代潮流艺术家从KAWS、村上隆到奈良美智,从乔希·斯珀林到MADSAKI,他们无不受到动漫、街头艺术、商术设计和时尚等潮流影响,并获得了全球瞩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近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上月底举行的“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未来考古学”个人专场拍卖,成交总额为208.4万港元,成交百分比为100%。出生于1980年的丹尼尔是现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多媒体艺术家,他拥有多重身份,跨界建筑、雕塑和电影。去年6月,丹尼尔在上海的昊美术馆举行了亚洲首次个展,其作品以白色调为主,创作注重历史和空间方面的表达。

“未来考古学”专场拍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热烈竞拍。最高价成交作品是一组由粉色、蓝色方解石及石英、石膏创作的雕塑,名为《一组被侵蚀的滚石杂志》,此作品为独版,成交价475000港元。艺术家将此拍卖款项捐给他的母校,用于资助受疫情影响的艺术学生。其它亮眼拍品还包括一件精灵宝可梦浅蓝色树脂氧化铝雕塑(2020年作,版数:447/500),成交价为93750港元;他与空山基联手创作的1000% BE@RBRICK(银色)彩绘乙烯雕塑,则拍出了87500港元的成交价。

《一组被侵蚀的滚石杂志》丹尼尔·阿尔轩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卡通×艺术是时下流行的设计语境及艺术符号,它令艺术看起来离大众距离很近。近年也诞生了很多千万元级甚至亿元级的卡通×艺术拍品,作品有哪些共同的视觉风格特点?

林家如:去年11月佳士得香港推出的HI-LITE主题专拍,便将关注点转向当代新流行美学,从商业艺术、卡通和街头文化中探索其根源,为这批当代新潮艺术家梳理出一条视觉风格元素的线索:大胆的扁平形式,鲜丽的色彩以及从大众媒体中挪用的图像等。正如前面所说,这类二维的画面特别适合在手机上观看传播,而三维画面透过手机,空间感已经消亡。 

《房间》乔纳森·查普林
《静物》 尼古拉斯·帕蒂

这类艺术家的作品都有着上述的视觉风格,像刚刚刷新个人拍卖纪录的瑞士艺术家尼古拉斯·帕蒂,作品有着独树一帜的艳丽色彩与简洁造型,宛如热烈而纯真的童年梦境。还有乔纳森·查普林、哈维尔·卡勒加等,都是当下值得关注的潮流艺术家。

《什么?》哈维尔·卡勒加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对于喜欢潮流艺术品的新藏家来说,您建议他们如何入手购藏?

林家如:潮流艺术衍生品包括玩具、用品等,是新藏家进入艺术收藏领域的很好的渠道与桥梁,顶级潮流艺术家单一版的作品通常价格较昂贵,像奈良美智、村上隆等单一版作品多为500万元以上,而潮流艺术玩具、用品等价格区间在10万至20万港元。专业机构的网上拍卖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入藏渠道,因为作品的真伪通常经过专业人士的严谨把关,更令藏家放心。

■受访嘉宾 

李国庆  资深艺术玩偶藏家,iTOYZ&PLAYGROUND 品牌主理人,中国第一本原创潮流玩偶书《玩偶私囊》作者

[藏家说]艺术变有趣:可穿戴可把玩

李国庆在江湖上人称“欢哥”,由于在潮玩圈资历深、收藏多,更写出中国第一本原创潮流玩偶书,被圈中人尊称为“潮玩教父”。

欢哥最早“入坑”,是从潮流与艺术玩具开始。这些备受全球潮流艺术爱好者疯狂追逐的Art Toy,出自当红艺术家之手,并限量发行,经常跻身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会。从潮玩开始,欢哥慢慢把视角向更多领域延伸,关注这些玩具设计师、艺术家的各种跨界合作品,令收藏体系变完整。在他看来,潮流艺术家的这种跨界作品,令艺术不再高高在上,成为年轻藏家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他们鲜明的生活态度。

羊城晚报记者:作为资深潮玩藏家,您为什么会收藏这类跨界艺术品?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李国庆:因为这些当代艺术作品,不但价格更加亲民,而且设计更偏普普化流行,例如滑板、版画、手袋等,添加了更多的年轻化元素,还具有炫耀性,例如你可以随时拎着艺术手袋逛街。

我喜欢这些艺术延伸品,最早是从潮流与艺术玩具开始,然后慢慢地向更多领域延伸,关注这些玩具设计师、艺术家的其他作品,如滑板、版画、徽章、服饰等各种跨界合作品。使整个收藏体系变得完整,不再仅仅是玩具。

判断这些作品的价值与升值潜力,主要还是看艺术家本身的知名度,以及过往艺术作品的拍卖纪录。然后再看合作的品牌够不够厉害,再给质量与时尚度打个分。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你自己是不是对这个作品有眼缘,觉得很喜欢。我个人的理解,首先要自己喜欢,然后再去考虑升值。

羊城晚报记者:不少艺术家从当代新流行美学出发,在商业艺术、卡通和街头文化中找到灵感,这类作品受年轻藏家热捧的原因是什么?对于您个人来说,给您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李国庆:主要是这些作品的载体本身已经偏年轻化,像版画、滑板、玩具、T恤、时尚单品这些本身就是年轻藏家的最爱。随着年轻人的购买力上升,奢侈品大牌都开始陆续与流行艺术家或街牌合作,像LV与村上隆、SUPREME、DIOR与空山基、KAWS、丹尼尔·阿尔轩的合作……所有的指标都在说明,只有当流行艺术家与大牌或街牌合作,才能够收获年轻一代消费者、收藏家。正因为这些奢侈品牌的不断向潮流化、年轻化、艺术化转型,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具有特别生活趣味的年轻藏家进入。新流行美学,暗合了普普流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商业艺术、卡通和街头文化本身就有很多受众,出现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是收藏家最早接触的艺术起源,所以,结合了这类灵感的作品,通常更受年轻藏家的欢迎。

对于我个人来说,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不再仅仅关注潮玩资讯,而是把视角向更大的艺术领域延伸,包括艺术家们的各种跨界作品。另一个变化,其实就是自己想买的作品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毕竟,现在与艺术家勾肩搭背的艺术延伸品,都很贵。

李国庆的潮玩收藏品 图/李国庆

羊城晚报记者:目前您比较关注哪些艺术家、哪类产品?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例子?

李国庆:像奈良美智、村上隆、KAWS、丹尼尔·阿尔轩、哈维尔·卡勒加、班克西等非常受欢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苏富比拍卖班克西《女孩和气球》画作的时候,在一片喝彩声中,画作被撕成了碎纸条。(编者注:英国艺术家班克斯的画作《女孩和气球》在拍卖会上以连佣104.2万英镑被拍下,落槌后,画作突然自己向下滑落,部分画布被艺术家预藏在画框里的碎纸机割成碎片。事后买家仍同意付出同样价格买下这张自毁作。这张“在拍卖会现场创作的作品”因而大火。)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