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国人“老视” ,手术矫正跟老花眼说bye bye
2020-06-22 00:2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手术矫正之后,就不用再戴老花镜、近视镜,甚至以后都不会得白内障。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鑫 

“我很轻松地走上台阶,并且能看清大家,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事情。”47岁的李女士激动地表示自己接受了睛新LSK摘镜手术后,近视镜、老花镜都用不着了。

近日,在爱尔眼科的活动上,记者了解到,该医院将在全国开设老花手术门诊,利用同步国际的角膜激光矫正和眼内晶状体置换老花手术矫正技术服务大众。此后,中老年人可以进行一次性手术矫正近视眼、老花眼、散光、远视眼等问题。

中年开始老花眼,她从未看清楚过站牌号

把手机字数调大,眯起眼睛拿远了才能看清楚,有的人还在近视眼镜和老花镜之间来回切换。这些我们每天都见到的场景,正是近视加老花眼患者的日常表现。

据了解,老花眼,又称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屈光手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铮教授指出,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45岁之后,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减退,近点远移,所以就会发现近距离视物困难,拿远一点倒能看清楚一点。而这种现象几乎在所有人群都会出现,中外无一例外。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18亿老花患者,中国35岁以上人口,有老花问题人群占比56.9%,达3.9亿,占中国总人口数的近三成。中重度老视人群,达1.46亿;重度老视人群,达800万。

硬化的晶状体无法调节,使得近点远移

47岁的李女士就是一位老花眼的患者,她本身就有3000多度的高度近视,以及一定程度的散光、远视,步入中年之后,老花眼就随之而来,视力雪上加霜。她说自己,“从未看清楚过车站的站牌号,就连打麻将时的摸牌都是靠猜。基本上不敢独自一人去陌生的地方,上下楼梯更是小心翼翼,怕踩空了摔跤。”

《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中指出,视力缺陷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白内障和老视更是当下威胁我国国民视觉健康的重要因素。

近视、远视、老花眼都是晶状体出现调节问题

老花眼虽是生理现象,手术却能矫正

“与近视或白内障不同,老花眼患者通常不会主动就医,他们普遍选择不配戴或随意配戴老花镜,比如不经检查验光就自行购买老花成镜。”王铮教授强调,错误的应对方式将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可能导致晶体加速老化。

王铮教授称,手术可以矫正老花眼

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中,94%的未矫正视力损伤是由于老花。“老花患者普遍认为老花眼不用治也治不了,而对于其可以通过积极的手术干预获得视觉质量提升缺乏正确认知,这才是改善老花患者视觉健康的最大挑战。”  

实际上,老花眼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四川省眼科专委会委员周进教授说,通过眼科检查发现,李女士双眼3000度近视,有散光,还合并有100多度的老花眼,晶状体还出现了浑浊。庆幸的是,她的角膜情况好,眼底黄斑也正常,通过手术可以一次就矫正近视、老花、散光三个问题。

手术后的李女士觉得自己获得重生,看见了新世界

接受矫正手术后第二天,李女士获得清晰的视力。她说,我现在坐车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对街对面的广告牌、电话号码牌,我都能一一认出来,像获得重生一样,看见了新世界。

摆脱“初老”标签, 摘镜时代已来

老花跟白内障一样,都是晶体退化,老花是第一步病变,晶体变硬了不能调节,白内障是第二步病变,晶体变得浑浊了。所以,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委员张劲松教授介绍,目前把这两种情况都称之为“晶状体功能失调综合征”。

张劲松指出,现阶段开展的晶状体置换手术,不仅可以帮助患者一次矫正近视、远视、散光、老花,还可以避免白内障的发生。因为白内障的成因便是晶状体浑浊,手术将自然晶状体置换成了人工晶体,白内障也不会再形成。

很多人不愿意戴老花镜,觉得显得老态。张劲松教授称,手术矫正之后,就不用再戴近视镜、老花镜,甚至以后都不会得白内障。临床上,已经有不少40多岁的中年人有意愿选择手术来摆脱老花眼。相信这类手术就如近视眼手术一样,安全有效地解决老花眼的问题。

据了解,未来角膜片植入、巩膜片植入、激光巩膜隧道成形等国际领先技术或将有望被引入国内,为国内老花患者提供更多的矫正方案和选择,帮助患者彻底摆脱眼镜的束缚。(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