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西湖】电影中的父亲形象
2020-06-19 11:08 羊城晚报
和母爱相比,父爱往往内敛、无声无息,如大海般深沉

文/陆小鹿

周末,去婆婆家吃饭。临走前,公公给了我们一袋橘子。下楼梯时,老公说他鼻子有点酸,想到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一幕。

那个“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再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父亲,大概是文学作品中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父亲形象。那年,朱自清已满二十岁,但是父亲仍当他是个孩子,不放心他独自远行。在父亲眼里,恐怕孩子长到七十岁,也仍是一个孩子。

世上父爱千万种。除了文学,电影、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也塑造出很多经典的父爱形象。

图/视觉中国

比如罗伯托·贝尼尼导演的电影《美丽人生》,就塑造了一位大智若愚却乐观幽默的父亲形象。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对犹太父子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奎多为了不让儿子的童心受到伤害,用善意的谎言骗儿子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最后儿子得以健康生存,而奎多却惨死在纳粹的枪声之下。这是一部笑中含泪的影片。印象最深刻一幕是奎多临死前,仍不忘向儿子扮一个鬼脸,叮嘱他不要出来,然后从容地毫无破绽地走向刑场。父爱如山,奎多用生命教会儿子:身处逆境并不可怕,一个人只要乐观、坚强,人生总会美丽。

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取材于真人真事,塑造了一个高大励志逆袭的父亲形象。父亲克里斯原本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工作不顺,赚不到钱,妻子忍无可忍,离家出走。克里斯带着儿子,流离失所,睡过汽车旅馆、火车站卫生间、教堂收容所……甚至靠卖血来维持生计。影片中最难忘的是克里斯的奔跑。他永远在奔跑——追人、追车,与时间赛跑。生活充满艰辛和困顿,每一天都不知明天会怎样,可赞的是他从来不跟儿子发火,不在儿子面前流露半点沮丧。“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当你最认为困难的时候,其实就是你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当你足够和正确地努力了,幸福便会来敲门的”……这些都是克里斯鼓励儿子的话。克里斯最终成功了,当上了梦寐以求的股票经纪人。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儿子上了一堂人生课——在风雨不停的人生路上,别指望有人为我们撑伞挡雨,我们唯有自己竭力奔跑。

《我是山姆》中的父亲是位智障人士,智商只有七岁,他独自抚养着女儿,给女儿买好吃的好玩的,夜夜给她讲睡前故事。女儿长大了,父亲的智商已不够辅导她,社会工作者觉得这不利于女儿的成长,遂将其带走,为她找了一对正常夫妇收养。山姆不舍女儿,找了律师帮他争取抚养权。虽然智力不如人,但山姆发自内心的父爱真挚而质朴。和母爱相比,父爱往往内敛、无声无息,如大海般深沉。他们大多数不善言辞,他们的爱,需要用心一点一滴来体会。正如山姆所说:“我不是个完美的父亲,但我会尽我所能!”我想,这大概是普天下绝大多数父亲的内心独白吧。一个拥有父爱的孩子,是幸福的,只是很多人身处幸福而不自知。父爱如海,漫漫无际,请用心感触,多多珍惜、感恩,并念念不忘。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李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