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调查】《说文解字》修订者徐铉之墓,宋仁宗时迁惠州梌山
2020-05-15 11:0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徐铉,生于五代十国,曾修订世界最早的字典之一《说文解字》
在惠州中山北路南眺,便可看见藏身建筑群中的鼎臣亭 吴大海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吴大海

正午,日头正猛,中山公园与其临近的中山北路上静悄悄的,偶有几个行人匆匆经过。很多市民都知道,这里是惠州的千年府治,但也有很多人不清楚,北宋大学者、诗人、《说文解字》的修订者徐铉就长眠在中山公园所在的梌山。宋仁宗时,徐铉的后人将其墓迁于此;民国时期,徐氏后人在此修建了纪念建筑鼎臣亭(徐铉,字鼎臣)。如今该亭依然屹立在中山北路西侧的老人活动中心里,平日鲜有人问津。

》》》《说文解字》修订者魂归梌山

徐铉,扬州广陵人,生于五代十国,早年追随南唐李璟、李煜,曾任御史大夫、吏部尚书等职位,后归降北宋,官至散骑常侍,曾修订世界最早的字典之一《说文解字》。公元991年,徐铉因事贬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卒于贬所,年74岁,归葬于江西南昌。

一个宋代人,又没来过惠州,为何会安葬于此?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文史专家何志成介绍,当年广西土人侬智高反叛,徐铉的孙子徐德明任广南东路防御使,镇守惠州是侬智高的军事死对头。徐德明怕侬智高攻进南昌挖其祖坟,遂将徐铉夫妇骸骨迁葬惠州梌山(今中山公园南侧)。自此开始,惠州的历代徐氏子孙都将徐铉奉为先祖,年年拜谒。

徐鼎臣像(资料图)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惠州主官在梌山建设惠州府署,徐铉的墓地被划为府署后园。至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徐铉的墓阙已经平毁,徐氏族人徐景棠、徐兆松便在梌山修建鼎臣亭。

《惠州西湖志》记载,徐兆松在《鼎臣亭记》中称:“今府署已辟为公园,则先哲墓穴,例应保存。虽代远年湮,墓厥平毁,而藏灵之穴,先灵犹在。……因于山之阳建立碑亭。”

》》》纪念亭因处危楼边而被封存

常去中山公园的市民可能有疑问:这中山公园附近,似乎只有一个望野亭较出名,怎么没留意有别的亭子?

这其实与鼎臣亭的位置与形制有关。鼎臣亭处在原惠城区政府大院、现老年大学中,普通市民并不能随意到亭前参观。然而,只要你站在中山公园“天下为公”牌坊下朝南下台阶,向前行约50米,右望围墙就可看到鼎臣亭。

事实上,很多市民就算看见鼎臣亭,也不知道这是为纪念徐铉而建,甚至不知道这是一座亭子。因为该亭并非传统中式亭台,没有飞檐、雕栏,乍看像是一栋制式独特的小洋楼。据《惠城文史》记载,该亭为六角亭,3层砖木结构,高9.05米,一二层有外墙包裹。经年风吹日晒,如今鼎臣亭早已布满岁月痕迹,淹没于周遭建筑中。

鼎臣亭如今鲜有人问津,楼上长出了野草 吴大海摄

其实早在2013年,鼎臣亭便入选惠州市首批历史建筑。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亭因常年无人问津,顶层和二层上已有丛生杂草,记者看到上面还有野花盛开,枝叶繁茂,在风中摇曳。桥西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文物摸查时曾从附近老人处了解到,此亭以前很受欢迎,徐氏后人定时来祭祀,平日里也多有小童在亭中奔走玩耍。

然而,现在亭子隔壁的楼房已成危楼,出于安全、对文物保护以及统一管理等多方面考虑,目前鼎臣亭已被封闭保存,普通市民不能直接走到亭子周围参观。市民也只能在中山北路西侧隔着围墙举目远眺,聊寄思古之情。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