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横岭山古墓群的发掘,揭开了先秦时期岭南文明的许多未解之谜。但20年过去了,该遗址由于高速路施工,已经不复存在,那它对惠州人来说还意味着什么?怀着这样的疑问,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惠州学院政法学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包国涛。
羊城晚报:横岭先秦古墓群的发掘,对于研究惠州文化有什么价值?
包国涛:2000年,横岭先秦古墓群发掘的时候,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邱立城根据古墓的规模、从边缘到中心的布局特点以及墓穴中出土的文物,判断这300多座墓穴的群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中心化的统治秩序。
而在此前的历史研究中,很多人都认为岭南地区在隋唐前是蛮荒之地,文明一片空白。
关于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关联问题,目前学界存在两种说法:一为中原文化外来说,即为因战乱等原因,中原人南迁到岭南地区,在此繁衍生息,传播中原文化,在此之前岭南地区无任何文明而言。
另一种为文化渗透说,即岭南地区本就生活着一定的群体,中原人迁徙到岭南地区的时候,将中原文化带至岭南,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两种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发展。
这两种说法争执不断。缚娄古国的发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参考。
羊城晚报:现在惠州有无文化习俗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包国涛:古代人比较迷信,凡事要祭祀占卜,在这方面上,惠州乃至整个岭南地区,在祭礼上仍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喜欢用鸡来祭祀,而中原地区,更多的是用牛羊猪。先秦的巫师喜欢用鸡骨头在火上烤,根据骨头的裂痕来占卜,这就是著名的“鸡卜之俗”。
语言方面,现在岭南地区的语言体系大致分为:粤语、闽南语、客家话以及东江中上游本地语言(即惠州、河源本地话),东江中上游地语言与粤语在词汇、发音等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很有可能他们就是同根同源的语言,也有可能都包含着先秦时期传下来的语言基因。
羊城晚报:有人质疑,缚娄古国都已经过去了几千年,现在研究又有什么用,对此您怎么看?
包国涛:中华5000年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更多是在精神层面上的。比如中原地区华夏民族聚集的地方,四周面临着外来势力的威胁,加上黄河治理等自然挑战,需要团结起来形成强势的政权,组织力量共同抵制。历次大的社会动荡中,中国人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正是这种文化得以传承的体现。
现在的惠州人缺乏一种文化归属载体,如果能通过对缚娄古国的研究,发现、重塑一种文化载体,惠州人就可以从中找到文化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