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写过“天下不敢小惠州”的江逢辰,在惠州却几乎找不到踪迹,以前西湖有个“江孝子亭”,也已湮没……
2020-04-10 09:4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惠州西湖里的丰渚园曾以“丰渚存孝”之名提名“鹅城八景”,主推孝德之名,后来,亭子竟然改名了

江孝子亭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更名荷花亭,现在被荷花池簇拥 

统筹策划/陈骁鹏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吴大海

暮春之时,丰渚园里的荷花开始发芽。这里是惠州城里炙手可热的观荷胜地,再过两个月,每天都会有近万人入园,在园中央的荷花亭、荷花池旁驻足赏荷。

然而,很少人知道,这丰渚园曾以“丰渚存孝”之名提名“鹅城八景”遴选,主推孝德之名。园区中央荷花亭的真名应是“江孝子亭”,百年前惠州人为纪念惠州名士、孝子江逢辰而建。后来这里才围绕亭子建起了占地3万平方米的传统园林丰渚园。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实地调研走访后获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江孝子亭的正式名称因特殊原因改为“荷花亭”,直至今日依然如此。十数年来,江逢辰的孙女及众多专家、市民为江孝子亭恢复原名奔走疾呼,却一直未能如愿。

“没有孝子亭,就没有今天的丰渚园。”有市民感慨,不知何年何月,感怀江孝子事迹的惠州后辈们,才能名正言顺地在江孝子亭里凭吊先贤,吟诵江逢辰脍炙人口的名句“天下不敢小惠州”!

实地走访 市民冒雨喂鱼观鸟赏荷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暮春时节,天空飘着毛毛细雨,记者在位于惠州西湖景区平湖西面的丰渚园现场看到,即使受到疫情和雨天的双重影响,园中依然有不少游客参观。

记者发现,丰渚园内的游客大多是附近的居民。“来丰渚园,当然是来看鱼、看鸟、看荷花的啦!”一对住在中山公园附近的夫妇表示,他们一周要来三四次,下午在湖边喂锦鲤,傍晚就趁着百鸟归巢,在畅远楼用望远镜眺望不远处的西湖鸟岛。

这位游客说,每年冬天都有候鸟从北方飞到西湖鸟岛上过冬,那时的畅远楼里就会挤满观鸟客,“因为丰渚园可以说是西湖周边观鸟的最好景点。”

傍晚时分,一群观鸟客簇拥在丰渚园内观鸟 
在丰渚园,通过望远镜就能看到鸟岛上的鸟 

夏日临近,荷花池内的太空莲已经开始发芽,偶尔有市民在池边驻足,欣赏枯萎的荷叶和新发的嫩芽。工作人员介绍,这荷花池中的太空莲是中国农科院经神舟飞船选育的新品种,普通荷花三叶一花,这太空莲却是一叶一花。每逢5—8月荷花盛开的季节,丰渚园每天要接待五六千位入园观荷的观众。“那时候整个园子里几乎看不到景,只能看到人头攒动!”

除了附近的居民,也有过路游客到访。在深圳坪山工作的李先生当日携家人到惠办事,归途中路过丰渚园,也就顺道入园参观。一家四口人均表示,这园子修得十分精致,园林别致,锦鲤、鸟都很可爱,就是没看上荷花,有点遗憾。

然而,当记者询问李先生是否还会再来时,对方却摆摆手:“没事儿,别的地方也有这些东西看,不一定非要来这儿。”

这位李先生的反应,是在场数十位游客的普遍心态:现在的丰渚园,美则美矣,却缺乏特色,不过是一个供人休闲娱乐、看鸟看花的寻常便民公园。虽然号称是对标“岭南四大名园”建设的第五大名园,但那些耗巨资添置的假山石毕竟是外来之物,受欢迎程度有限。

市民回忆 经历更名重建“孝名”不再

然而,丰渚园的魅力绝不仅限于此,光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积淀的江孝子亭就足以引一时风骚。可当记者向游客询问是否看过江孝子亭时,却得到了反问:“什么亭?在哪里?”记者又咨询了园区的工作人员,再次得到反问:“我们这有江孝子亭吗?”

惊讶的记者遍寻园中,发现无论是路牌标识还是园区导览图,都只能找到五龙亭、双清亭和荷花亭,唯独没有江孝子亭。无奈,记者遍访三亭,在荷花亭内向一位正在锻炼身体的长者打听江孝子亭下落,长者却指着头顶的荷花亭说:“这就是江孝子亭,早改名啦!”

记者绕亭一周,发现此亭确有两块牌匾,一块写着“江孝子亭”,一块写着“荷花亭”。

亭上悬挂着两块匾额,一曰“江孝子亭”,一曰“荷花亭”

这是怎么回事?70多岁的李姓长者打开了话匣子:他从小到大都在附近居住,儿时就常在此亭玩耍。他回忆,丰渚最初本无园林,只是西湖边上的一个小屿,旧时名唤鲇鱼墩。渚上有亭,名丰渚亭,早已倾圮。民国五年(1916年),为纪念惠州名士、孝子江逢辰,惠州人就在这个小屿上为他建造了一座木亭子,起名江孝子亭。

“那亭子呈倒喇叭形,亭檐远远地向外伸展,遮风又挡雨。立在这湖中的小屿上,显得孤高又清冷,像极了一个孤高文人。”这位长者回忆,当时市民想到江孝子亭处凭吊,还得乘船跨过湖面、登上小屿,极具仪式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木亭已经残破不堪,有关部门就在旧址上重建了一座砖木结构仿古亭,亭畔遍种荷花,亭子自此便更名为荷花亭。

改革开放之初,这砖木亭破损严重,有关部门又采用钢混凝土结构重建了一座双层复檐的四角亭,仍称荷花亭。2007年11月,政府开始以荷花亭为中心建设占地3万平方米的丰渚园,为了统一园区风格,便又将已倾颓的荷花亭重建一番。也就是说,这亭经历多次重建,却只有三十多年被称为江孝子亭,六十多年都被称作荷花亭。

“即使后来改称荷花亭了,我们这些老街坊都习惯叫他江孝子亭,而且希望它能改回原名。”说到这里,李姓长者叹了口气,“可是,我们知道,又有什么用呢?”

各界呼吁 恢复亭子旧名弘扬传统文化

事实上,老街坊们的心声,与众多文史专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可以说,没有江孝子亭就没有丰渚园。”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惠州民俗学者林慧文今年66岁,也经历了江孝子亭更名的全程,1986年编写《惠州文物志》时曾负责编写“荷花亭”词条资料。“为什么江孝子亭上世纪60年代改称为荷花亭?其实那就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当时人们认为叫‘孝子亭’是封建思想,才改叫荷花亭。现在继续沿用特殊时期的叫法称荷花亭,实在不妥。”

惠州著名画家黄澄钦作《江逢辰西湖棹歌画意》 

“德才兼备,这江逢辰既孝顺又有才华。”林慧文说,江逢辰是晚清惠州最著名的诗人、画家,名句“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便出他口。他曾出仕,母亲病重后便辞官回家服侍,母丧后哀伤难当,“冬不裘,夏不帐,哭无时,夜不睡”。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需守孝三年,江逢辰足足在墓边草棚里守了三年,形容枯槁。他身体本就不好,终以哀毁而卒,年仅41岁。

林慧文回忆,当年江逢辰死后葬在鳄湖边的紫薇山上,其墓碑就面朝江孝子亭,他曾到墓前凭吊,发现能眺望到孝子亭顶部的尖角。然而,上个世纪末,江孝子墓墓址漫漶无踪,他与江逢辰的孙女一行在山上遍寻不得;位于惠新西街的江逢辰故居,在2013年被列入历史建筑名单后也乏人问津,几与周边的民居同化;现在,连江孝子亭都逐渐被年轻人遗忘了。有市民在社交媒体上感慨:“真不知今后感怀江孝子事迹的惠州后辈,究竟要到何处去凭吊!”

“江逢辰的孙女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让这江孝子亭恢复原名。”林慧文表示,他们几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十多年间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出为江孝子亭更换原名,却一直没有着落。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丰渚园兴建时,惠州市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为江孝子亭改回原名,只是不知为何未曾落实。“我们现在就缺传统文化,本来就不多,现在不能再丢了!江孝子亭就是现成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什么不好好做呢?”

“丰渚园址虽多次重建孝子亭,但文化内涵不足,建议该园增加惠州孝子文化宣传。”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文史学者何志成也持相同意见。

何志成表示,明代惠州府城内十字街西边、今平湖门附近曾有一个“丰渚涵清”石牌坊,如果能在丰渚园重建,也能增加园内的文化含量和景观。“丰渚者,丰湖也,是西湖别称,立在丰渚园,实至名归。果能如愿,那就像‘岭东雄郡’石牌坊挂上朝京门一样,都是很有意义的。”

江逢辰 资料图

【文脉档案】江逢辰

江逢辰(公元1859~1900年),字孝通,一字密菴,号雨人,广东归善(今惠州市惠城区)人。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进士,官吏部主事。忠亮清节。甲午战争起,达官各自逃窜,江独居职守,岿然不动,为国忧愤,以致咯血。从著名诗人梁鼎芬(1859―1919)游,学益进。工诗文词。书学北魏,尤工篆、隶。著有密盦诗文集、孤桐词、华鬘词。主讲赤溪书院,附近多山水名胜,辄登临危崖绝壁,大书深刻,字径二尺余,奇险峻劲,见者骇绝。善画山水、花卉,亦能画竹。张之洞登凌霄阁诗有“江山雪霁好画本,可惜江生今南还”之句。性至孝。母病乞假归,“侍母疾,号泣露祷,形神俱瘁”。母殁哀毁卒,年仅三十余。惠州人称为江孝子,1915年筑孝子亭祀于湖上丰渚。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