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防备、赢得信任,广州海珠这样与外籍人士携手筑起防控墙
2020-04-17 09:1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用语言软化防备,用服务赢得信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图/受访者提供

4月16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海珠区从细处着手优化服务,与入境外籍友人筑起了一道新冠疫情防控墙。

用语言软化防备

“不理解”是做好外籍人士社区健康和生活服务的一大拦路虎,而语言是最好的道具。

记者了解到,近日,在海珠区昌岗街穗花北社区,来自南非的Taz女士需进行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

“咚咚咚”,三人小组来到Taz女士门前敲门,开门的Taz只露出一条小缝,看到“三人小组”她先是一愣,可能对来由不太了解,又戒备地关上了门。

“三人小组”组员钟嘉宝一边轻柔地敲门一边用英文礼貌问候,门开后马上用英文解释来由,讲解一些疫情防控情况以及做好科学防护的重要性,并递上暖心包(体温计,口罩,消毒液等)和英文宣传资料,成功化解了Taz的误会和不理解。

经过一番交流,Taz慢慢舒缓了情绪。

钟嘉宝与Taz交谈

在凤阳街泰沙社区,也有类似一幕。4月5日,泰沙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保健科护士萧晓君收到社区三人小组外出采样紧急任务,给几位非洲籍友人进行生活信息排查工作,并完成咽拭子采样。

她麻利地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提上采样箱和小蓝袋来到目的地住所,一口气爬到了八楼,看见居委的工作人员已经等候在门外,正努力用手势尝试和非洲友人沟通,但非洲友人一脸疑惑地连连反问“why”。

因为在大学通过了六级英语,平时又有使用英语的基础,萧晓君自告奋勇上前和他们交流了起来。

刚开始,非洲友人见到她一身防护服,诧异之后本能地戒备起来,情急之下,萧晓君拿出工作证,并用英文开始解释来由。

经过一点一点的沟通和引导,非洲友人的疑惑解除了,并配合他们使用穗康码进行登记和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临别时,他们还一直挥手说着“thank you”。

萧晓君协助非洲友人办理穗康码

用服务赢得信任

沟通之后,如何让外籍人员安心接受隔离呢?海珠的答案是“服务”。

“有办法帮我买到咖啡吗?我找不到别的办法”“三盒够么?”“可以的,我微信转你。”……为非洲籍居家隔离人员做好代购和跑腿服务,是南石头街保利社区居委会主任宋冠锋的一项日常工作内容。

“服务他们和服务中国籍的社区居民是一样的。我们没有任何差别对待。而且,在帮他们取快递时,由于他们的中文不是很好,对于快递的存放地址表述不清,我们还常常为他到处去找拿快递。这些服务都是必要的。”

宋冠锋和同事为非洲籍居家隔离人员代购

4月8日,有一对来自突尼斯的兄弟开始在保利社区接受居家隔离。哥哥平时是做手机生意的,常常发货回非洲。弟弟是广州的留学生。

4月9日,两兄弟因为小矛盾吵架了,弟弟说要出来透透气。得知这一情况,宋冠锋马上劝弟弟在家中继续隔离。

得知弟弟情绪不好,宋冠锋在微信上耐心安慰他并做好解释工作,“你们是两兄弟,在异国他乡要互助互爱。你们在中国是安全的,但你们要遵守我们的规定,广州欢迎你们!”

经过劝说,弟弟表示理解和感谢,“好的好的,谢谢!我会在这里待14天。”

而数日前,石岗社区居委会主任蔡丽霞收到了一项特殊的要求,有一位正在居家隔离的埃及人士提出要“三人小组”陪他一起到中山八路购物。

询问得知,原来该埃及人士需要清真食品,而采购这些食品的店位于中山八路。由于这一要求不符合广州疫情防控关于居家隔离的相关规定,蔡丽霞向他反复解释沟通,并和其他社区专职充当起了临时“代购小哥”,帮他到中山八路指定门店购买清真食品,解决其生活难题。

“在社区防控和服务时,我们既应该一视同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也应该尊重外籍人士的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力所能及的提供服务和保障。疫情防控不分种族和国籍,需要精准施策和精准服务,大家一起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共同战胜疫情。” 蔡丽霞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