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曾入列“广东六大名楼”,几经兴废再获“新生”,千年合江楼今年将重开
2020-04-03 10:5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它的扬名,和苏东坡寓居惠州直接相关

碧水蓝天下,合江楼别有一番风味(桥东街道办供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惠州合江楼是“广东六大名楼”之一。《惠州西湖志》记载:“合江楼,在府城东北,当东西二江合流处。宋苏轼尝寓此。”也正是苏轼在贬谪惠州期间写下了“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才使合江楼闻名遐迩。

数百年岁月沉浮,合江楼屡经兴废,东坡谪居过的合江楼早已湮没在尘世间。2006年,惠州市政府觅址重建合江楼。但几经尝试,都未能重新盘活它。2018年,惠州重新引进团队打造,结合工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合江楼重启计划拟于今年实施。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前往合江楼看到,楼内部正在装修。合江楼高八层,目前一楼已打造成为美术馆,其余楼层各自围绕一主题,在挖掘惠州本土文化的同时引进外来优质文化,构建良性互动文化圈。

合江楼正门,楼下为合美术馆
重启计划:打造成文化融合载体

合江楼与广州镇海楼、肇庆阅江楼等齐名,但几经兴废,一度消失在惠州人的生活之外。2019年11月,广东旅游文化节暨第十届(惠州)东坡文化节在惠州举办。其间,惠州对外发布了两条精品“东坡游径”,都将合江楼纳入其中,这座因东坡而扬名的楼宇,再次以东坡元素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3月31日,记者到访合江楼看到,楼下一层,2019年12月合江楼城市书院开幕仪式暨合美术馆艺术年鉴收藏展相关信息还未撤去。现场还有两个工作人员往二楼搬铁架,二楼地板上堆满了水泥、沙子等装修材料。除二楼外,其他楼层暂时未能通行。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合江楼一楼已打造成美术馆,于2019年国庆期间投入使用。目前已经举办了十余期画展,主要是惠州本土和国内外知名画家的作品合集。“每每举办画展,日观展人数可达千人,若是遇上周末或者假期,则要再往上翻。”

还没来得及撤去的美术展信息

凡舍文化·合美术馆馆长何勇兵是合江楼画展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惠州长大,对于惠州有一定的感情。他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回到惠州,却发现惠州没有成规模的美术馆,心感惋惜。

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在2018年承接了合江楼的改造工程,目标是打造成惠州的文化标杆。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他首选将一楼打造为美术馆,取名为合美术馆。

何勇兵介绍,合江楼共8层,按照计划,每一层都有特定的主题及特色,2-8层分别为以雕塑为主题的书吧、沉香博物馆、篆刻馆、历史影像馆、民乐馆、东坡主题的藏馆、观景台,各层都在融入惠州本地文化元素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质文化,打造文化融合载体。

“合江楼因苏东坡而闻名,我们在装修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加入东坡元素,比如二楼打造了与建筑风格相融合的东坡邀月,八楼打造了东坡凉亭,并建有栩栩如生的朝云雕像,游客、市民可以拍照留念。”何勇兵说,届时场馆将对公众免费开放,但出于安全考虑,游客要上去观景台必须提前在“水东街”公众平台上预约。

合美术馆办展期间,吸引了不少游客入内观展

站在观景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枝江与东江在此交融相汇,品味“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的自然风光。何勇兵说,按照原计划,合江楼本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但受疫情影响,工期无法正常进行,预计6月底才能够投入使用”。

历史回望:屡经兴废后,踪迹已难寻

从历史脉络上来看,合江楼屡经兴废:南宋时期出现坍塌,明朝重建,清康熙年间又复修缮,于民国初期拆城被毁,历经数百年的损毁、修缮和重建,东坡谪居过的合江楼早已湮没在滚滚的尘埃中,踪迹难寻。

因近代原址被民居所占,今合江楼为2006年在原址隔江相望的东岸重建,但仍然处于东江、西枝江汇流之畔,“合江”之意千年之后得以延续。

重建的合江楼坐落于东新桥旁,不再是城门楼,因“增其旧制”,外观愈加气势恢宏。整体建筑为清代官式风格,九层回廊式建筑,重檐攒尖顶造型。高48.77米,主体建筑8层加基座共9层,主体墙面为青灰色花岗岩,辅以古色古香的码头和广场为一体。

烟雨下,合江楼与身后的民居连成一幅画卷

由下仰观,凌云笔挺。整体建筑逐步向上收窄,二层以上每层均有挑台环绕。楼角一分而三,回廊曲直有致,粉墙黛瓦,红柱彩画,斗拱梁枋,繁复精巧。高处楼层有多处楹联和名人题写的匾额。

记者来合江楼采访时,正碰上天下小雨,视野中烟雾缭绕,合江楼与身后旧城改造后新建的成片仿古民居融为一体,好似看到了东坡在《望江南》中所描绘的画卷:“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专家支招:附近景区串联起来是关键

自合江楼重建以来,如何更好地利用它,成了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早些年就掀起过相关争议,按照当时的规划,合江楼一楼为惠州特产区,二到八楼为参观区,2012年惠州还推出了合江楼免费开放相关公告。但由于一旁的水东街改造正推进,受工程影响,合江楼的游客量也不容乐观。

近年来,惠州出台不少政策盘活老城资源,合江楼附近逐渐形成了水东街时光惠州街区、东坡祠文化商圈等四个独具特色小商圈,再加上水东街综合体、野岛文化社区等大型文旅项目相继落地,该片区开始萌生新活力。

夜色迷人,合江楼立于“两江”边上(桥东街道办供图)

2018年,随着水东街首期改造工程结束,惠州引进何勇兵团队,对合江楼重新打造。接手项目后,何勇兵就发现,惠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很丰富,但存在“散、不统一”等问题。

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中心主任李颜教授也提出,目前惠州的旅游景区多是单一静态的纯观光型,且景点间的联动机制不完善,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

于是,如何串联起附近片区一起打造,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何勇兵直言:我们先要搞清楚的是惠州有什么?适合推向市场的又有啥?这些东西需要怎样去串联打造?具体的定位是什么?“一个能够成功吸引到人流的景区,必然少不了‘吃喝玩乐行住’几大元素。”

水东街民居视角下的合江楼

在今年的惠州市“两会”中,政协提案《关于推动桥东滨江路片区升级,打造夜间经济样板街区的建议》中提到,建议盘活合江楼、水东街等历史文化资源,划分不同功能区,引进惠州本地非遗、活动等,将沿滨江路片区划分成文化娱乐、餐饮、观光等不同功能区,沿街布置夜景灯光,将各功能区连接起来,再引进深夜书店和特色民宿等适合夜间消费的餐饮休闲业态。

目前,何勇兵团队正在根据惠州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中。

【文脉故事】

东坡寓惠三年,曾两住合江楼

在历史上,合江楼仅为三司行衙中皇华馆内的一座江楼,“皇华”之名取自《诗经》“皇皇者华”之意,相当于现代的高级干部招待所或者高级宾馆。据史料记载,合江楼始建于北宋初年,至苏东坡贬谪惠州时,已经存世有百余年。因地处惠州府城的东城门,所以也称小东门。

按理说,苏东坡是被安置在惠州的贬官,是没有行动自由的,更不要说住这种高级宾馆了。但广东省苏轼研究会名誉会长、惠州学院原教授、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杨子怡研究发现,东坡不仅住过合江楼,还住过两次。

花丛簇拥下的合江楼一角

第一次是他刚来惠州之时,时任惠州知府詹范敬仰苏轼的才学和为人,力排众议给予他高规格的待遇,安排他住在合江楼。可是好景不长,政敌章惇早就布下了暗哨,得知詹范礼遇苏东坡时,就责令惠州府对他严加看管。于是苏东坡在合江楼只住了16天,就搬到荒郊野外的嘉佑寺去了。

后来,由时任广南东路提刑程正辅协调,苏轼被安排第二次搬进了合江楼,并且这次一住就是一年零一个月。但后来随着程正辅的罢任,东坡又回到了嘉佑寺。

在合江楼居住期间,东坡以合江楼为题,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这一首,正是写于此期间,这也正好是皇华馆后来改名为“合江楼”的主要原因。

东坡离开惠州后,后世文人墨客每来惠州,多会登楼远眺,并赋诗文缅怀苏公,明清时期尤甚,比如明代张玮写有《游合江楼记》,清代尹秉绶写有《登合江楼》等。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