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图/中山三院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今日(2日)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了解到,3月30日从武汉回来的133名广东医疗队队员新冠核酸和抗体检测均阴性。
通过中山三院这支医疗队的努力,换来了一个个康复出院的患者,极低的死亡率,医护人员零感染。在这50天里,对于这场战“疫”,这几位女医生却有自己的理解。
邓洪容:与武汉医生的战斗友谊此生难忘
内分泌科邓洪容医生觉得这次战疫和武汉当地的医护已经结成生死之交,他们的战斗友谊必将永远铭记!
除夕,中山三院第一批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出发,没能轮到她。而邓洪容在武汉同济医院的师妹刘莉,心里正在经历“至暗时刻”,她吃了“阿比朵尔”(一种抗病毒药)去一线。除夕夜邓洪容告诉她:“师妹不怕,如果还需要第二批、更多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才能拯救武汉,还有我,还有千千万万的我,绝对不让你们孤军作战。”
后来,才知道她的爱人是金银潭医院医生,老人带着年幼的两个小孩,期间爱人还曾发热,而她在ICU还要抢救自己同科室受感染的副主任。一直坚持到现在,他们夫妻在一线从不后退。
2月9日,邓洪容跟着大部队驰援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同济医院的医生讲起1月底他们一个院区最高峰同时派8个医生、穿着防护服连续上8-12个小时发热门诊。8-12小时是对体力和脑力挑战的极限,武汉当地的医生克服一切困难守住了阵地。
从除夕开始陆续到达的全国医疗队以整建制方式大面积接管武汉当地医院,全国重症、呼吸顶尖专家直接坐阵武汉,并亲自参与隔离仓查房、插管抢救,同时组合其他科室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开展营养和康复支持等全方位治疗,重症患者越来越少,全国医生让这场战疫迅速得到控制。
罗金妮:这是个有大爱的战场
医疗队罗金妮是队里最小的女医生,大家开玩笑地说,最美的人才能在战斗中收到武汉小哥哥“爱的鲜花”。后来,才知道背后的故事如此温馨。
在机缘巧合之下,她加了一个外卖员的微信,了解到这位平时吃快餐的美团小哥已经一个多月靠泡面过日了,他说:“基本没闻到过肉味。”来到武汉,罗金妮看到过无数武汉人民的勇敢与担当,但她没想过送饭的人自己没饭吃。这让她好生心酸,久久不能平静,想尽办法看能不能帮忙。
果然被她想到一个法子,医护们上班时间不规律,总有同事吃了泡面当正餐,所以驻地有盒饭剩下,何不贡献盒饭帮助同胞呢?罗金妮于是劝说外卖小哥接受她的好意,小哥从推辞到欣然接受,这位小哥哥第一次吃到盒饭时兴奋地发微信说:“好丰盛,久违的肉香!一个多月没吃过鱼了,看到鱼有点小激动!”
罗金妮看到这个微信,泪如泉涌,这些平凡而可爱的人,让武汉这个冬天不再寒冷。她要和武汉人一起度过艰难的日子,于是她每天热好一份剩下的盒饭拿到门口,约好外卖小哥自取。3月17号开始,支援武汉医疗队开始分批撤离,这位暖心的小哥赶紧送了一束花给我们的小师妹,他说:“怕你突然走了,想给你送束花表达我的心意!”
在武汉停摆这些天里,这些没法有热饭吃的普通人,没有英雄们那样高大、受瞩目,但他们同样努力着。罗金妮说:“‘只有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才能更快战胜这场疫情’是送花小哥哥说的话,只有在前线才能体会这句话的重量。大家都戴着口罩,从未看清对方的脸,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使我们靠得很近。我每一次都要用尽全力去关爱、去救治患者。因为,我们一定要一起迎来春天!”
陈郁鲜:这是一个谁也不曾落下的多学科大战场
陈郁鲜是关节外科医生,她说:“在这疫情横行的亥末庚初,有幸加入到这一支凌寒暑不渝其色的优秀团队,经历了与死神手里抢人的惊险时刻,度过了和同济医护‘同袍’共情、偕作偕行的难忘时光,见证了患者出院时各种感人肺腑的场景!”
“病毒猛于虎,无孔不入,气溶胶传播,自始至终必须要慢、要轻”,在武汉整个团队都在感控团队的严密管理中,队员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内外夹攻大立腕”15秒洗手过程。
前线新冠肺炎的患者不乏合并骨病,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坏死等屡见不鲜。陈郁鲜不仅处理我们自己病区的骨科疾病,还多次受邀前往其他病区诊治骨科相关疾病,在有限的条件下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替友邻团队分忧解难,和其他病区建立起深厚的战斗友谊。
“那一刻,我们都是武汉医生,我们就是武汉人的大白!这种被需要的感觉鼓舞着我在抗疫征程中勇往直前!”她由衷地感叹道,“不得不佩服医院领导在选派时决定集众多科室来到前线的良苦用心,高瞻远瞩才能统揽全局!”
李文娟:武汉是对我专业水平的一场考验
李文娟医生是中大双职工,她爱人是理工学院教师,所以她的“名号”在理工学院也传遍了。2020年3月22日是她的生日,这个生日来得异常特别,收获了太多同济战友和三院战友的共同祝福,捧着那个战时蛋糕,她心里有着“难以描述的激动、感动、开心和幸福!”
看到全队新冠核酸和抗体阴性,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呼吸道症状是新冠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期难以和感冒区分。医务人员出现感冒症状要不要怀疑新冠,要不要隔离?133名医疗队员出现呼吸道症状,任何时间队员有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到李文娟医生,并通过视频、电话、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诊疗。这需要足够的专业水平和极强的判断力,才能在不遗漏医护感染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隔离和恐慌。
在武汉援助期间,每天戴口罩时间很长,加上轮换夜班的时间频繁,不少队员出现咽痛、发热等症状。在李文娟的诊疗建议下,个别队员进行了CT检查,绝大部分队员对症处理后很快恢复,所有的队员经过短暂休息后,都继续投入战斗。
她一直在为队友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团队的健康离不开她不间断的“在线工作”!想起那个47岁双肺全白,怕自己不能从医院走出去的患者;在ICU经历过两次气管插管、心跳骤停的44岁患者,他们都转危为安!
李文娟自信地说:“我通过了武汉考试,我圆满完成了一个呼吸科医生的任务!”(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