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这队医生夫妇并肩“作战”
2020-04-02 13:4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越秀区儿童医院调派医护人员进驻新开设在越秀区的入境人员集中健康观察隔离点,驻点医护的带队人则是一对博士夫妻,张涛和廖嘉仪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通讯员 越宣

3月17日晚上20:30,越秀区儿童医院接到上级的紧急任务,需紧急调派医护人员进驻新开设在越秀区的入境人员集中健康观察隔离点。面对这个风险高、情况复杂的任务,张涛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作出了简短而有力的回答:“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和廖嘉仪吧!”

张涛是越秀区儿童医院副院长、小儿内科主任医师也是应急救治医疗队队长,还是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他的妻子廖嘉仪则是越秀区儿童医院住院部二区主任、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他们是越秀区儿童医院儿科专业目前仅有的两名博士,也是该院少有的双职工医生夫妇,时常有同事开玩笑说他们是“双剑合璧”

张涛在每天驻点晨会时都会对最新相关政策进行宣讲

我们把大家带进来

也一定要把大家安全带回去

进驻隔离点的当天,夫妻二人根据驻点的实际情况,按照院感防控进行布局——三区域、两通道……既要让客人行走路线最短,以照顾他们已身心疲惫的状态,又要使驻点医务人员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使整个接待流程安全、顺畅,切合疫情防控政策的各项规定。

驻点至今,驻点团队已先后进行了2次驻点院感防控培训,培训均在当天工作完成后立即进行。

虽然驻点医护人员在医院都经历无数次的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练习,但在真正面对疫情工作的时候还是要加倍小心。驻点后,张涛提出设置“穿防护装备专用区域”和“脱防护装备专用区域”。廖嘉仪还提出了在驻点要设置感控督导员,以督导医护人员每一次的穿脱防护装备,最大程度保护驻点医护团队安全。

驻点后,他们常常提醒自己——是我们把大家带进来的,我们也一定要把大家健康、安全地带回去!

客人资料登记处是客人对驻点产生第一印象的地方,这个岗位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要重视

驻点医护人员每天的日常工作都必须严谨细致,如登记客人资料时的近距离接触、咽拭子采样等高风险操作,又如每天2次面对面的体温测量以及为有不适症状的客人“查房”等等。为此,他们经常反复讨论每一项工作的流程和细节,做到不遗漏、不出错,遵守规程而又能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工作程序化,沟通人性化。

有小孩的客人
可优先安排来我们这里

张涛的专业方向是儿童呼吸领域,廖嘉仪的专业方向是儿童感染领域。张涛是越秀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专家组成员,在新冠疫情早期参与编写了《广东省儿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专家共识》。医学中文核心期刊《广东医学》在2月10日网络首发了该专家共识,这是广东省第一份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儿童这一特殊人群的新冠肺炎诊疗专家共识。

在驻点的第一天,他们就向局领导提出:有小孩的客人,可以优先安排来我们这个集中健康观察点,我们这个观察点有能力保障儿童客人的健康。局领导收到请求后,立即回复:“有你们在,有区儿童医院的医护在,小孩就更有保障了!”。驻点至今,累计接待未成年人4人,年龄最小的一位是刚满1个月的小婴儿。

廖嘉仪为刚满1个月的小婴儿进行咽拭子采样

“集中健康观察点”的工作是一个锻炼人意志、毅力、体力以及综合管理能力的地方,更是一个锻炼沟通能力的地方。张涛和廖嘉仪带领的团队接待上至80岁的老爷爷、下至刚满月的小婴儿;遇到过罹患抑郁症的留学生、身患聋哑的澳洲华侨;接待了旅居国外的华人华侨,甚至来自伊拉克、叙利亚、摩洛哥、英国的外国友人。

为来自摩洛哥和伊拉克的两位客人在资料登记前,廖嘉仪通过英语跟他们说明中国目前政策、咽拭子采样的必要性以及讲解采样配合要求

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或华裔,廖嘉仪在留学期间的英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通过英语跟他们说明中国目前政策、咽拭子采样的必要性以及讲解采样配合要求,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驻守团队均为住院部医护人员,平常同事间交流都称呼就诊人员为“病人”,但来到这里,廖嘉仪提出了第一件体现人文关怀的要求,就是改掉称呼习惯,他们是“客人”,不是“病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苍穹之下地球村。他们所带领的团队,用他们的专业和专注,努力完成各项防疫工作,让人们通过这个特殊的“窗口”,了解和认识着广州。(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