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线下搬线上≠OMO,疫情后“灵魂拷问”才见真章
2020-03-27 14:4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想活下去、活得好,需答对“灵魂之问”:什么是教育的本质?线上线下如何合作、融合,服务于教育的本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图/受访者提供

一场疫情,把教育机构都逼到了线上,OMO模式(Online-Merge-Offline)成为行业热词。

OMO绝对是互联网+教育的下半场,问题是,什么是OMO?教育行业OMO的“正确打开方式”并无定论,各家都在以自己的理解诠释“线上线下教育融合”。

疫情过后,大量用户必然回归线下授课,如何抓住短期在线教育的高渗透时期,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客户的需求,打磨线上产品,培养用户习惯,是各大教育机构面临的“考题”。

疫情之下,教育行业迎来变局:市场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大量并购涌现。想活下去、活得好,需答对“灵魂之问”:什么是教育的本质?线上线下如何合作、融合,服务于教育的本质?

疫情下的线上迁移

瑞思:原老师、原班级 打造在线小班轻课

瑞思教育董事长兼CEO王励弘介绍,3月3日,正式推出“瑞思在线小班课”,是瑞思基于线下13年,线上5年的专业小班授课经验打造而成的一款适合线上学习的轻产品。该产品以“英语学习综合能力”为主,与瑞思线下课程进行有效衔接,保障孩子的学习连续性。

该课程的特点是将线下原班级的孩子拆分成五六人一组的小班,原老师在原上课时间授课。截止到3月15日,瑞思在线小班课累计学生数超过11万,上课节数超8万节,覆盖139个城市,最高峰同时在线上课1400节、学生7200人。

卓越:拆分教学环节 摸索合适模式

卓越教育创始人、行政总裁唐俊京介绍,全面加速OMO,将整个教学拆解成10个环节,从触达、体验、报读、测试、教授、学习、练习、作业、辅导、服务,探索线上线下教育场景,根据学生家长的需求提供学习服务。

卓越的在线业务已布局多年,此次疫情成为全面推出的时机。近三年卓越投入4亿元研发经费,研发的EES系统,涵盖产品研发、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家校服务全过程,老师在系统获取教学资源,家长从系统获得学生学习报告的推送,学校在系统管理老师教学,构建中台支持前端的教学。

英孚:3周15万学生转移线上

英孚教育青少儿英语广佛区域副总裁王蓉介绍,自今年农历春节以来的3周内,已有15万学生转到线上,且以每天至多1万学员的速度增长。是英孚教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学员线上迁移。

线上小班精品课把线上班级人数降一半,但保证线上授课的老师全部来自线下,通过信任的老师,熟悉的同学,保证师生间的互动性、课堂兴奋度和参与度。

同时,把线上课服务流程具体到课前、课中、课后的沟通、有班主任的1对1关心等,对服务的监控在线化,确保每个环节的体验都可追踪、可追溯、可分析、可改进。

小码王:2月线上收入超去年全年线上业务

小码王CEO王江有介绍,疫情以来,原来线下6000万体量规模的营收按下了“暂停键”。

小码王从2018年就开始布局的线上教学生态,有线上“家底”——课程研发团队和完备的互联网产品技术团队。将原有的线下线上两套系统打通,并快速给线下门店的运营人员做线上培训,帮助团队完成转型。

因此很快上线了免费的编程直播课,将“原老师、原时间、原班级”的线下课程平移至线上完成教学,保持教学水准。而且,线上课程免费为用户提供,不销用户线下的课时。

小码王2月单月的线上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线上业务的总营收。

线下课搬线上≠OMO

各家“话事人”都不约而同的指出,简单把线下课程搬线上,不叫OMO。

新东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线下转线上不算真正意义的OMO,线上招生、线上行课、续费、全部线上场景,才算真正的OMO。”

真正的OMO模式是将线下教学效果与线上教学数据相融合,将线下教育、线上课程、双师课堂、APP等在内的所有数据全打通,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全场景教学闭环,为学生提供高品质、全场景、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瑞思教育董事长兼CEO王励弘指出,机构转OMO,考培类相对容易,素质教育类难度较大,因为不同的教育形态对线上的接受程度不一样,考培类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转型线上成功和成熟案例较多,而瑞思强调素质教育又针对低年龄段,所以怎样在线上也能达到一个较好的学习效果,是最值得关注的。

线上、线下教育各有所长所短

虽然疫情让在线教育迎来“井喷”,但教育机构们并没被冲昏头脑。

线上、线下教育各自优缺点?王江有认为,线下课的优势是真人面授,即时互动,课堂及学习效率高;小班教学,更有交流感,可以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教室内的学习场域建设有利于形成好的氛围,学习体验好。劣势是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需要接送;成本更高,优质的教育资源难以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

线上课的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成本相对低,在更大范围内惠及不同圈层的学生。劣势:老师不能手把手教,对学生的自律能力及家长的配合程度要求较高;对于网络硬件有一定要求。

王励弘指出,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无论是课程、老师、教学还是技术应用、效果测评以及辅助学习工具都需要不断打磨和升级,“用户的需求和要求也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所以难点不在于有没有,而是好不好,能不能更好。

王蓉坚持,纯线上教学不能代替传统课堂,只能为线下教学提供补充和优化,“长期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线下课堂里,互动沉浸式的体验、核心素养的习得、文化意识的浸润,是难能可贵的。”线下和线上相融合的模式才能实现最好的英语学习效果。

疫情后,三趋势

灵魂拷问:教育本质

万变不离其宗,线上也好线下也罢,手段越多技术越炫,更需面对“灵魂拷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机构核心的竞争力不在于短期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和营销的激进性,甚至规模的成长性,而是能否回归教育本质,体现教育的效果。” 王励弘认为,对技术、营销、新模式的运用只是其中一些方面,更需要突破的教育场景如何更加智能化,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使用,教育提升更多人的能力与思维力和智慧,而不是分数。

“不论是在线还是线下课堂,教育应该关注的不只是‘知识是否被正确地讲出来’,而是‘知识是否被有效地接收到’”,王蓉表示,回归教育初心,巩固核心竞争力,积极拥抱新技术,强化与提升教育产品、教学以及服务,才能成为市场的领跑者。

探索线上线下互补、融合

疫情结束之后,大量用户必然还是会回到线下授课的场景。但同时,把线上产品和服务有效地与线下场景进行融合的OMO模式,也将成为线下机构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短期在线教育的高渗透,如何抓住这个时期,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客户的需求,打磨线上产品,培养用户习惯,也带给各大教育机构更深远的“考题”。

英孚认为,互联网+教育的下半场,线下和线上的教学不应互为割裂,而是高度融合。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线下和线上的融合式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OMO不是线上+线下业务单纯的双线发展,而是线上线下教学场景的融合、产品的相互赋能与链接。教育行业OMO核心的目的是:一提高教育的效果;二是提高商业运营的效率。” 王江有说。

即便“瑞思在线小班课”取得不错成绩,王励弘依然表示,“不一定把小班课单独做成一条产品线,目前主要是为了给线下培训提供一个有效的补充,给家长多一点选择。目标是希望,学生上了小班课后,能够有兴趣转移到线下去上主课。因为线下主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目标更容易达成。”

唐俊京认为,未来的OMO教育模式,最大特点是千人千面,全时空学习场景,随时随地随需学习。

市场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大量并购出现

这场疫情,对部分中小教育机构是“催命符”,资金不够雄厚、产品不够过硬的机构熬不过“寒春”。

疫情会促进线上教育的发展,不是盲目烧钱的线上教育,而是能够有效结合学生需求,通过更成熟的、稳定的技术手段和产品来提供线上服务的机构。

“市场一定会向头部企业集中。” 王励弘分析,头部企业有比较健康的商业模式,良好的品牌,加上强大的、有执行力的团队,能够在危机来临的时候保存生存的实力、同时及时应变,因此不仅短期而且长期能够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伴随中小机构的败退和市场向头部企业的集中,随之而来的一定是行业中出现大量并购。一个公司不必从头做到尾,可以并购在C端、销售、客户、产品端做得特别好的公司。(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