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广东布局的新冠肺炎疫苗三条研发路线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0-03-26 20:5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用好科技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广东科研赋能新冠肺炎防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对于传染病,防和治是两大重点,而疫苗和治疗药物又分别是重中之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充分发挥科研创新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集中力量科研攻关,积极推动磷酸氯喹、法匹拉韦、“肺炎1号”、血必净、氢氧混合吸入气等规范性使用,提高救治能力,其中广东在磷酸氯喹上的科研临床实践经验被纳入国家诊疗方案,走向全国。同时,广东在疫情发生后组织多家科研机构、企业并行开展疫苗研发工作,目前多款疫苗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效,进入动物攻毒保护实验阶段。

治:广东药物实践成果纳入国家诊疗方案

“我觉得(磷酸)氯喹还够不上特效药,但它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药。因为现在面临着一个全世界没见过的新的病毒,往往实践先于科研,摸着石头过河。”在2月18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将磷酸氯喹应用于新冠肺炎治疗,广东差不多和北京同时开展研究。

这是疫情发生后,广东迅速启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推动相关药物研发取得的一项成果。

疫情发生后,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徐涛院士、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陈新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江山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单鸿等在内的专家组成了广东省氯喹科研团队。

1月27日,广东省科研团队在药物体外筛选结果基础上,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江山平主持下,制定了临床实验方案,并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通过医院伦理,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临床研究。1月29日和30日,科研团队入组10例确诊患者进行口服磷酸氯喹片治疗的前瞻性队列研究,10例患者在服药5天后有7例咽拭子检测转阴。这证明磷酸氯喹片具有一定疗效。

2月7日,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卫健委联合组织,由钟南山院士主持,全省十余家收治新冠肺炎的医院相关专家参与,根据以上临床研究最新数据结果,讨论并制定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中心协作方案和专家共识。10余家定点收治医院开展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累计入组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120例,病毒核酸平均转阴时间4.4天,接受磷酸氯喹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无1例发展为危重型,入组患者总体耐受性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结果迅速扩展到全省22家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同时在广东援助湖北荆州医疗救治中推广应用。

广东实践、广东经验走向全国。广东在磷酸氯喹的科研临床实践得到了科技部、国家卫健委等的高度肯定。2月15日,科技部主要负责人充分肯定广东在磷酸氯喹等老药新用的科研攻关和临床研究。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磷酸氯喹被纳入其中,在临床治疗中彰显了广东作为、广东贡献。

为促进磷酸氯喹在湖北乃至全国的临床救治中的科学安全试用,广东省专家提出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广东专家共识》,科研攻关组发布了《关于磷酸氯喹临床研究试用的建议》,指导相关定点医院严格按照第六版诊疗方案和推荐的剂量及使用时间用药,引起了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并采信了广东专家建议,于2月27日发布《关于调整试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用法用量的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暴发后,韩国、美国、英国等也开展了磷酸氯喹相关研究工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政府临床试验注册网站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牛津大学拟在50个中心,每个中心招募200个医务人员,计划共10000名医务人员进行磷酸氯喹预防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磷酸氯喹也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候选试验药物。

除此之外,广东在疫情发生后发挥科研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还积极推动法匹拉韦、“肺炎1号”、血必净、氢氧混合吸入气等规范性使用,提高新冠肺炎病人救治能力,彰显了战“疫”中的广东作为,为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作出了广东贡献。

防:多款疫苗研发进入动物攻毒试验阶段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它的开发对于抑制传染病的蔓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介绍,在全省的科技攻关、支撑疫情防控中,广东首先就布局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

据了解,国家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方面布局了病毒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五条研发路线。而广东重点开展了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三条技术路线,并均取得阶段性进展。

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广州恩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发工作,2月15日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候选疫苗株,目前构建的疫苗株,接种小鼠和猴产生高效价抗体,准备开展动物攻毒保护试验。

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州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制的mRNA疫苗,2月2日完成mRNA疫苗小试样品,经动物实验证实mRNA疫苗诱导小鼠和猴产生高水平抗体,具有较强的病毒中和能力。目前已进入动物攻毒保护试验阶段。

广东华南疫苗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3月2日获得候选疫苗,免疫小鼠产生高水平抗体。

专家介绍,疫苗的研发有固有的周期规律。广东省疫苗逐渐进入动物攻毒保护试验,是为了证明疫苗是否能有效防止病毒感染,代表疫苗进入有效性评价阶段。“完成临床前安全评价后,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只有通过临床安全性评价和有效性评价后,疫苗才能批量生产和上市使用。”

用抗体对抗病毒,已有百年历史。从白喉抗毒素的被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利用血浆中和抗体被动免疫特异性阻断病原体,至今仍是临床上预防和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与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抗新冠病毒抗体的研究,广东也积极进行科研探索,并取得较好疗效。

据了解,疫情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采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恢复期血浆,并制备成特异性血浆抗体治疗危重症患者,回输给6名重症或危重症患者,有4例患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恢复期病人血浆较难获得,且中和抗体的滴度较低,会阻碍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利用康复期病人的记忆性B细胞筛选具有中和病毒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并工业化制备,将摆脱血浆来源的限制。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已分别完成高亲和性单克隆抗体的筛选,获得了多株具有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可随时放大到工业发酵罐中进行批量生产,后续将进入动物有效性试验阶段。

用科技赋能新冠肺炎防治,广东做好“过去式”“进行时”,广东实践彰显广东作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新华社资料图
责编 | 江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