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批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正式授牌,三成在广州天河
2020-03-25 17:2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首批授牌的10家实验室中,广州市共有6家,其中3家在天河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天河区获悉,广东省首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中,有三成在天河。为推动更高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区正在五山—石牌高教区建设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

资料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广州过半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落户天河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天河区的科研机构非常集中。截至2019年12月,天河区拥有1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占广州市55.6%;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占广州市40%,并聚集了一大批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据了解,在2019年12月19日举行的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系列启动会上,正式授牌了首批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这批实验室由粤港澳三方或粤港、粤澳双方具有合作基础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法人单位联合建设,分别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境科技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期为3年。

首批授牌的10家实验室中,广州市共有6家,其中3家在天河区。这3家分别为:粤港澳光电磁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粤港澳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联合实验室、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

为推动更高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天河区正在五山—石牌高教区建设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

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线,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目标,天河基地汇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前沿科技成果,提供高精尖产品和技术的发布和展示平台,“一站式”对接前沿科研创新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是集国内外科技成果路演展示、洽谈对接、交易合作、项目孵化等功能以及相应的融资、政务等全方位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集聚地。

联合实验室集聚粤港澳三地科研力量

粤港澳光电磁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由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共同担任实验室主任,依托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建设,汇聚了我国光电磁功能材料领域重要的科学家,拟在有机发光材料、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有机光伏材料、有机磁性材料方面开展研究。

粤港澳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联合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彭平安院士和香港理工大学李向东教授共同担任实验室主任,依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牵头联合香港理工大学、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共同建设,开展大湾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口与海岸带新型污染物的生态与健康风险城市群环境与健康、土壤复合污染控制与修复以及新农村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处置等方面研究。

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由暨南大学邵敏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依托暨南大学、广东雪迪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伊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澳门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建设,实验室开展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防控、绿色水网与蓝色海湾、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环境健康与生态风险、先进仪器研发与大数据、环保产业孵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等方面研究。

邵敏教授介绍,实验室有7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的负责人都是内地1位,港澳各1位,这样组成一个联合的科研队伍,“针对现在粤港澳地区重大的环境需求,提供关键的科技支撑。”(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