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恐慌、过分担心、情绪烦躁、经常抱怨,对其他事情缺乏兴趣、闷闷不乐、无助、绝望......”这都是疫情期间焦虑时常见的一些心理情绪反应。正常人都会或多或少有“焦虑情绪”,但如何区分“焦虑”与“病理性焦虑”?
今天(3月19日)上午,珠江科学大讲堂第70讲《面对疫情,您戴好“心理口罩”了吗?》在广东科学中心开讲,同步线上直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潘小平教授现场分析疫情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就病理性焦虑、抑郁症、睡眠障碍、强迫症等疾病进行解读,教授大家如何带好“心理口罩”。
潘小平教授介绍,“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体验。而“病理性焦虑 ”是指持续的、无具体原因的内心的恐惧、不安体验、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以及精神运动性不安,内心痛苦,社会功能受损。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潘小平指出,焦虑症的情感症状包括:内心紧张不安、警觉性和敏感性增高、没有耐心、发脾气、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躯体症状包括:尿频、尿急、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阵发性发冷发热、阳痿早泄、月经紊乱等。运动症状包括:坐立不安、经常变换姿位,搓手顿足、躯干四肢震颤、发抖,深长呼吸或经常叹气、头颈躯干僵硬、紧张性疼痛。
如何识别自己是否患了焦虑症,焦虑症达到什么程度了?潘小平教授给出了一个测量表格——焦虑筛查量表 GAD-7,这是7项问题的简单问卷,若评分达10分以上,则提示有焦虑。
“要客观接纳自己焦虑情绪的存在。正常人92%的压力是不必要承受的,只有8%的压力需要去担心。”潘小平教授指出,疫期出现焦虑症时要积极调节焦虑思维模式,正常化自己的焦虑情绪。
首先要尽可能恢复日常的生活作息,注意营养均衡,安排好每天的生活,有张有弛。其次要从权威官方途径了解病毒的特点及防护知识,不信谣,避免过多相关信息的摄入。第三,坚持每天安排锻炼、娱乐与亲友聊天。如果焦虑情绪严重,无法自我调整时,需要及时就医。
此外,潘小平教授还为大家开出了两个“放松小处方”。
放松处方1:腹式呼吸放松法。要点是 : 取一个舒适的姿势,闭眼,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肚脐眼周围,正常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回落,每次练习10 ~15分钟,可以边听音乐边进行。
放松处方2:正念呼吸放松法。首先,以任何舒服的姿势坐着、站着或者躺着,轻轻的闭上眼睛,领受弯曲的双腿,脚与地面接触的感觉,领受在这个姿势下整个身体的感觉。第二,过程中有念头的访客,没有关系,深吸一口气,在自然呼吸状态下,体会气息进来,身体的轻微鼓胀感,气息出来,身体的松沉感。重复步骤二,感受身体的呼吸,持续10~20min。(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