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吴大海
提到惠州著名的塔,很多人都会想到西湖的泗洲塔和东新桥头的文笔塔。可鲜为人知的是,这两座宝塔在上世纪险些被拆除。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原惠州市文化局局长、惠州日报社原副社长林吉。上世纪六十年代,正是在他的斡旋之下,泗州塔、文笔塔才逃过劫难、得以保留至今。
从小结缘 多次登塔游玩
林吉是1933年生人,祖籍惠州马安,是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人,今年已经87岁高龄。抗战时期,日军轰炸惠州城,林吉离开惠州、到乡下念书,周末才能回惠州玩。从小,他就对西湖非常有感情,时常在泗洲塔周边游玩,也曾多次上过塔的二楼。他说:“毕竟是几百年的塔,有点危险,但还是很感兴趣,常去。”
参加工作后,林吉也与西湖结缘。他曾担任惠州市工人文化宫负责人,有感于工业建设时期西湖景色的荒废,便与两个文艺工作者花了三天时间泛舟、爬山,用摄影、绘画的形式把“西湖八景”的美重新表现出来,并形成展览,在工人文化宫展出。这新形成的八景反响颇佳,得到了参观者的交口称赞,后来在西湖景区作长期展示。
据理力争 一力保住双塔
1968年,惠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林吉被调到革委会政治部做秘书。当时革委会设有常委值班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每天都有人值班。林吉回忆,1969年的一天,他值班时接到惠阳县革委会的电话:“一个操客家口音的同志说,房管部门要求拆除泗洲塔,把塔砖拿来建防空洞。我当时感觉晴天霹雳,心里特别着急。”
“泗州塔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有了它,西湖才有景深可言,如若拆掉,那西湖周边就是光秃秃的一片。”林吉连忙告诉电话那头的人,暂时不要动泗洲塔,等他请示领导再做决定。电话一挂,他立即找到当时的惠州市革委会政治部主任董震海汇报情况。这位董主任原是42军炮团的政委,他问林吉:“你说这塔拆不拆好?”
“不能拆!”林吉立即陈明自己的两点理由:第一,泗州塔已有数百年历史,是惠州西湖的象征,老百姓喜欢;第二,泗洲塔的塔砖都几百年历史了,就算拆下来,恐怕也没多少可用的,白白耗费人力物力。董主任听完点点头:“那就按你的意思回复吧!”
有了董主任的意见,林吉底气十足地回复了惠阳县革委会,这泗洲塔算是保住了。可过了半个月,惠阳县革委会又打来电话,说不拆泗洲塔,那拆文笔塔是否可以?
正巧,这一晚又是林吉值班。他又找到董主任,董主任又询问他的意见。他回忆说:“当时我说,这泗洲塔都没拆,不如文笔塔也按照泗洲塔办?董主任说行,就按我说的办,于是这文笔塔也保住了。”
明知风险 依然仗义执言
“说实话,泗洲塔历史悠久,可在当时算是‘四旧’,按照舆论是应该被拆除的。我为泗洲塔说话,无疑是有很大风险的。”林吉回忆,当年的他自然也考虑过自身安全,但他处于那个节骨眼上,没时间迟疑,“已经想到过后果,但我不怕。为泗洲塔说话这件事,是不能不做的。”
然而,并不是每座塔都如此幸运。保住文笔塔的3个月后,林吉因故出差,其间文星塔被拆,大部分砖块被用来修建防空洞。
“那一天,我刚回来上班,就在抽屉里看见一份用蓝色复写纸打印的薄薄的简报,讲文星塔被拆了。我的心叫一个痛啊,可我也没有办法了,已经尽力,只能放下。”林吉至今仍惋惜不已。
几十年过去,林吉早已退休,他的住所离西湖只有约20分钟车程。早年间,他还常到西湖、泗洲塔游玩。如今年纪渐长,西湖去得越发少了,可林吉对那里的感情丝毫不减:“西湖、泗洲塔的保护现在做得很好,跟一般市民比起来,我对那的感情自是更深一层的。”
林吉笑着说,他还以《雁塔斜晖》为题,为泗州塔作了一首诗:“雁塔斜晖卧水间,一轮皓月伴微澜。风光美妙游人醉,月冷灯稀客始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