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6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加快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广东在做什么?
2020-03-03 23:0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东高校近年来发挥特长,为地区、行业建设添上人工智能这把“火”。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陈亮
图/华南理工大学提供

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部署,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着力构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勇闯“无人区”的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作为粤港澳建设科技创新湾区的重要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内不少城市正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那么,大湾区高校将在人工智能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广东6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但是,教育部指出,目前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跨学科创新平台不足,学科建设缺乏深度交叉融合,基础理论、原创算法、高端芯片等方面突破较少,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性不强,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

因此,教育部要求,一方面,要以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重大战略需求为中心,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

另一方面,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适度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人工智能领域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3月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均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

近年来,广东也不断加强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本次审批结果显示,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都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

广东高校人工智能:发挥特长,服务地区行业建设

教育部指出,要以解决人工智能重大理论和实践应用问题为牵引,促进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在重点行业领域的转化应用。广东高校近年来发挥特长,为地区、行业建设添上人工智能这把“火”。

华工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成果展比赛环节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谢龙汉表示,“人工智能专业的定位不能走老路子,把它简单地当成是计算机专业的分支,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编程知识也是远不足够的。”

谢龙汉认为,人工智能必须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专业的设置也应与此吻合,同时与学校优势专业相结合,具备学校特色。

华工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创新实践课堂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赵慧民教授表示,近年来,广技师充分利用其应用型本科的优势特点,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例如广技师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面向高职中职学校,根据人工智能学科点和研究方向,提高教师的多维信号处理,利用声音识别技术检测学生的关注度、兴趣点,还能给学生提供知识图谱的推荐等。

在人才培养方面,赵慧民表示:“我们把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数据科学等资源整合进人工智能专业,希望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制造、智慧教育等领域。”

紧密结合院校特长,发展人工智能学科是不少高校的选择。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信学院院长孙国玺表示,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茂名石化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在石化安全监测、智慧巡检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孙国玺表示,今年新设置的人工智能专业将为粤西地区提供人工智能人才,为地方经济补充人才基础。未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将把创新贯穿到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大学四年学习,把本科生培养成服务石化建设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

华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刚刚获批的人工智能专业将于今年开始招生,旨在培养具备人工智能创造性思维、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理论和AI赋能应用能力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该专业的获批,将加速学校农业特色学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为我国农业人工智能领域、岭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该负责人说。

广东高校:“人工智能+X”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大湾区各城市也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而湾区内各高校的人工智能学科布局,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部在《通知》中强调,要“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谢龙汉指出,要重视“人工智能+X”的复合发展新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土壤挖掘出人工智能原始创新的应用土壤。

“X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指机械、电子、材料、医学、教育等各行各业,由人工智能为X‘供血再造’。” 按照学院的教学设计,在大一大二教学人工智能算法、工具、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大三之后结合X,例如将华工较强的控制、自动化、机械、电子等工程类内容加以实践,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应用基础。

华工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导生”带本科生科研实践中

“人工智能+X”或给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新工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广州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来年,广大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和发展需求中,大力发展与新工科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新技术、新材料等新经济相关的专业,2017-2019年相继已新增了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

“此次获批增设两个新工科专业,使工学专业在全部专业中的比例显著提升,将有效带动学科专业结构和学科体系的持续优化。”该负责人表示。

此外,广东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不仅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还有可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执行主任、党工委副书记、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屈挺教授介绍,暨大新增的人工智能专业将以机器人、无人系统(无人机、无人船)、生物识别为发展方向,目标是促进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驱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屈挺表示:“未来五年,我们将把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打造成为汇聚国际高端人才、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与创新高地。率先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领域首屈一指的创新明珠,服务东南亚,并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