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种灾害,也是一种警示。在与病毒抗争的隔离期间,城市放慢了节奏,人们也在久违的寂静中陷入沉思。我们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古老的命题:自然与生命,人性与道德,规则与制度。羊城派文化频道特设立“疫期静思”专栏,将陆续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来分享他们在静居期间的观察、思考、感悟。
“抗疫”中的广州日常
文、图/吴吕明(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记录下特殊时期才有的特殊景观,记录下渴望春天的隐忍,是一位摄影师的担当。”
朋友圈里,许多摄影师开始走出家门,看到有人走过上海的大街小巷,用镜头定格疫情下上海的影像,我也坐不住了。庚子之春,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已20多天没有出门,宅在家里静心整理旧照片,但作为社会的一员,还是忍不住向家门外张望:现在的广州街头是什么模样?
不能奔赴抗疫第一线,只能以一个普通市民的眼光去观察和记录广州这个城市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情景。“是记录,也算个人作业。尘埃终将落定,但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历史。”拍摄记录百姓大众在面对无妄之灾时的“众生相”,展现社会各行各业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昂扬风貌,将是2020年独特的中国影像志。
广州老城区,原来的街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如今用铁栏、水马等进行围蔽,居民尽可能不外出,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餐。大家都在眺望着空荡的街巷,期待着冷清过后再来的热闹。
有常无常,是远又是近。谁会想到,本来远在湖北的新冠肺炎竟然就离我们这么近。宅在家里的这段时间,断断续续浏览朋友圈的微信分享,看武汉和新冠疫情的消息,静观各地不断上演的人间悲喜剧,看得多了,更加百感交集,感叹疫情之猛烈、生命之脆弱。
疫情需要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生活还须继续。
正如一位微友所说“有限的生命里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去尽力做吧”。随着复工开始,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承担起了家里采购的任务,于是在出门的时候把相机带上顺便去拍照。每次控制在1-2小时,在居家一公里范围之内,走走拍拍,尽量谨慎地边行边拍,点到即止,不做逗留恋战。
我把经过与看到的抗疫期中的广州街坊日常生活的点滴实况,直观拍摄下来,尽管只是个人所感所见的零碎片刻记录,却也是非常时期的非常记忆,有足够价值留待回顾与思考。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现场性,必须在场;无论你持什么样的观点,照片包含的元素信息,都能折射反映出社会现实……
正是为了在镜头框取的有限空间内尽量纳入更多的信息,我选择使用了超广角定焦镜头去定格这个非常时刻。
用超广角镜头拍摄人文题材?确实曾有“专家”对此存在非议,认为超广角镜头的视角夸张与畸变造成人物的变形扭曲……但在我看来,正好符合我想表达“离我这么近,又那么远”的意图,好像顾城的诗《远与近》,表达对生命的存在、现代都市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的疏离感等等感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每一个人,每一份坚持与坚守,都是战胜病毒的一束光。普通百姓的生活日常,群防群治的社区防控,与在一线战斗的医护人员、公务人员、志愿者们的抗疫时光,都是同样值得铭记,需要成为被定格的文献图像。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统筹 | 陈桥生 邓琼
策划 | 吴小攀 孙磊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