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今日2.13| 那也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春节,一场大灾扑向南粤……
2020-02-13 15:10 羊城派 原创
但愿,伤痛不再来。但愿,中国人的春节永远是一派普天同庆的大好光景。

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但愿这场席卷中国大地的灾难早日消散,迎来春暖花开。多难兴邦。多少大灾大难都扛过去了,我们从不言败。

是的,灾难对我们的考验从未停止。102年前的今天,一条海底巨龙携山呼海啸之势袭向南粤大地,汕头大地震(也有称潮汕大地震、南澳大地震)开始了。

仅仅20分钟,繁华商埠变成了废墟瓦砾,死伤无数,万民悲恸,家园破碎 ……

汕头洋人聚集的崎碌一条街受灾景象。图/汕头日报

地震来临,地裂土崩,海水腾涌

1918年2月13日正是一个大年初三,在传统风俗里有“凶日”之称,不宜外出或宴客。

下午2时7分,清末秀才杨德谦先生正在揭阳歧阳(今揭西县灰寨镇歧阳村)家中午睡,突然听到如同万马奔腾一样的声响贴着地面从西北方向传来。声音所到之处,床塌杯碎。

杨先生一下从床上跳起来:“这是地震啊,要赶紧出去避险!”

他跌跌撞撞地跑到大门口,只觉天旋地转,迎面的墙壁都向他压过来,无路可逃了,他又马上跑到走廊躲避。这时候他已眼花缭乱,仿佛身在船上,只能任其颠簸摇摆;又好像坐上火车,山河移换,只感觉手麻脚酸,整个人战战兢兢,惴惴不安。

这波震动过去后,他才出了门,看到外面人山人海,大家都面如土色,有的在说自己差点丧命,有的说谁受伤了,耳朵里充斥着各种惊惶怪叫的声音。

等了一会后,杨先生正要进家门时,忽然又地震了,和第一波一样摇晃颠簸,刚刚回到家中的村民又惊叫着跑了出来,就像遇到虎狼在追赶一样,怆惶骇人的怪叫声比上一次更甚。没等一会又来了一次地震。

这天晚上,杨先生一夜没睡好,似乎梦中也在没完没了地地震,先后有6次吧……

亲历这次地震后,杨先生在他任教的焕文学校所在地杨氏宗祠的墙壁上用毛笔写下了这篇《地震记》,而他记录的这次地震,是广东陆地自宋代平治四年(1067年)以来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

震级7.25级,震中位于南澳岛东北约10公里的海底,即北纬23.5度,东经117.2度,余震持续100多天。

图/《中国地震等烈度线图集》

地震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以致于有130多个县市的地方志留下了记录,《申报》《民国日报》等报刊杂志也对此进行了多方报道。

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曾这样记载汕头大地震:

地裂土崩,海水腾涌,房舍倾覆,死亡者以数百计。受震范围及于闽、粤、湘、赣、浙、苏、皖、鄂八省,面积五十余万平方公里。

翁文灏在1923年的《东方杂志》发表的《近十五年中国重要地震记》记载了汕头大地震的情况

什么样的地裂土崩? 滚烫的硫磺水从马路上裂开的大缝隙中喷出,巨大山峰瞬间倒塌:

崎碌华英学堂(今市一中)附近大马路,忽然裂出一罅,长约百丈,有硫磺水喷出,热可灸人。

当响声最巨,地层摇动之时,碕碌对岸石山,所有峰峦悉数倾倒山下。

什么样的海水腾涌?潮州的韩江南北堤被震裂多处,正逢春汛又引发大水灾:

江东都忽然决口,水涨丈余,海澄饶三邑七十余乡遍成泽国,田园庐舍多遭淹没,人口畜牧尽付东流。

妇孺老幼之溺死、饿死者百数十人,满目汪洋,哀鸿遍野,待赈嗷嗷,不下千百。

19世纪70年代,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所摄潮州急水塔(也叫三元塔),这是目前仅能找到的地震前急水塔原貌图

地震过后,原本7层的急水塔只剩下5层半了,但始终矗立在江东之畔,成为汕头大地震所存不多的见证。图/视觉中国

什么样的房舍倾覆?最惨重的南澳岛房屋几乎全部倒塌,80%居民死伤:

汕头一隅,民房、商店、中外衙署圮坍十之六七,余亦榱崩墙裂,危不可居,人民压死数百,伤者盈途,存者无处逃生,鹄立海滨,风餐露宿,连日继夜。

1918年7月16日,日本气象局工程师小谷一郎汇报日本内阁关于汕头大地震灾后建筑损毁及原因报告第12页,汕头德安街大戏院倒塌情况

实尤惨者为南澳一县,全属屋宇夷为赤地,人民死伤十分之八,尸压败垣,无人收葬,呜呼哀矣。

南澳岛上,纪念明代抗荷名将郑芝龙的花岗岩巨大牌坊顶盖被震掉,石柱和石梁发生错位和断裂。图/ 广东省情网

洋人聚集的汕头崎碌当然也没能逃过此劫。

这里原本是领事馆、洋行、洋商林立,教会学校、教堂、医院遍布,但地震发生后,海关办公的洋楼倒下一半,法国领事馆夷为废墟,英领馆的墙壁破裂,日本和美国领事署的洋楼也倾塌一角,荷兰领事署及其家属的房子倒了一半……

美国领事署洋楼倾塌一角。图/汕头日报

谣言四起,迷信泛滥

如此巨大的灾难降临,普通民众除了跑到外面,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因为逃无可逃,眼见是地狱般的景象,耳闻是惊恐不止的哭嚎,他们只能求助于上天。

于是,他们开始烧香拜佛,祈求地下神鬼不要再作妖了,不少幸存的教室被他们布置成了观音菩萨的大殿,在檀香和跪拜中寻找安慰。

商店、民房倒塌成一堆瓦砾。图/汕头日报

当时是民国七年,“赛先生”还没有在中国大地普及,封建迷信大行其道,各种各样的谣言也迅速传开。

有人认为地震是地下巨牛耸肩,或者鳖鱼翻眼导致的:

地底原有一巨牛负载之,如遇该牛疲乏易肩时,即有地震;又或谓地系大鳌一头,左右之于洋海之上,若鳌鱼翻眼则地震。

相信这种说法的人之多,以致于报刊杂志不得不针对此发声辟谣:地球上哪有什么巨牛、巨鳌,别信!

吾侪所居之大地乃系一行星高悬于空气之中,与其他各行星互相吸引,俱非巨牛及巨鳌作用,因世界上并无此类生物,足以有事于地也。当知此均属无稽之谈,毫无佐证,雅不足信。

地震后的潮州府城。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图/《东方杂志》

紧急救援,军民携手

地震发生后首要是救人。当时驻汕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立即行动,他命令卫生队长率领四路救援队赶赴灾区救人。但因为当时的救援条件所限,四路救援队只救出被压的民众180多人。

资料图:陈炯明

同时,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陈炯明派出军队保护地方,又迅速发布了震区戒严令:如果有不法分子趁机搞事情,军法处置,奉劝你们最好不要亲身尝试;至于老百姓,只要安分守己,完全没必要惊慌。

救灾事宜也马上要行动起来。地震第二天,陈炯明召集了地方官员和社会人士开会,迅速出炉了地震救灾的纲领性文件——《汕头地震布告》:

(1)派遣消防队督拆危险墙壁骑楼。

(2)清理街道障碍。

(3)于危险地方悬挂标帜,静止通行。

(4)饬各街店或住户分段燃点街灯。

(5)饬各警区示谕无家可归难民,自行投署报告。

(6)择地盖搭篷帐,受容难民。

(7)由慈善团体权行煮粥施济。

但此次地震波及太广,难民太多,且广东地界战事不断,官方力量难以顾及。2月15日,陈炯明再发布告:希望社会各界能本着仁爱之心救急救难,如果有什么好的救灾办法,也欢迎来电告知。

上海广肇公所、潮州会馆、嘉应同乡会、大埔同乡会等团体得知家乡受灾后,都到潮州会馆来开会想法子,决定先筹5000大洋汇往汕头总商会,然后发动人脉关系,给香港华商总会、东华医院打电话,希望香港的华人团体能帮帮忙。

红十字会、善堂、寺庵、基督教会也忙活了起来,抬板挖人、治伤埋尸、煮粥捐款。其中,汕头存心善堂兵分两路,一部分在市区救死扶伤,一部分带着粮食和物资乘船赶往灾情最严重的南澳岛……

现在的南澳岛。羊城派记者 梁喻 摄

记录灾难最大的价值是反思灾难,以史为鉴。难捱的寒冬当然会过去,春天也一定会到来,但苦难百姓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下一个寒冬到来之时,我们是否有更高效的预警机制?是否储备了更强大的应对力量?是否建立了更畅通透明的信息沟通渠道?

尤为关键的是,当本可减轻或避免的伤痛已然造成时,真相与正义别再迟到,如此才足以鼓舞人们重建家园、负重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但愿,伤痛不再来。但愿,中国人的春节永远是一派普天同庆的大好光景。

参考资料

[1]翁文灏,《近十五年中国重要地震记》,东方杂志,1923年第16期

[2]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烈度区划编图组汇编,《中国地震等烈度线图集》,地震出版社,1979年

[3]郑泽隆:《1918年汕头大地震》,中国档案报,2008年6月19日第3版

[4]丁铨,《旧影潮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

[5]吴康林,《民国广东地震灾害与社会应对》,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6]陈楚金,《百年前汕头那场大地震》,汕头日报,2018年9月2日第7版

[7]林俊聪,《南澳岛强震百年祭》,广东史志,2018年第3期

来源 | 羊城派
策划 | 蒋铮 王倩
本期主持 | 吴瑕
审签 | 纪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