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今日·2.12 | 假如西方“海盗王”的复仇之旅,遇上郑和的大明舰队……
2020-02-12 17:06 羊城派 原创
虽然历史还是无情地让他们擦肩而过,但假如他们真的相遇了呢?

在还未上映的《加勒比海盗6》中,杰克·斯派洛船长将正面遭遇郑和率领的大明舰队。从其故事背景来看,此时早已是大清的天下,不知郑和船长是否带队穿越。不过在历史上,确实有一名西方“海盗王”与郑和之间产生过联系,只是,历史还是无情地让他们擦肩而过……但假如他们真的相遇了呢?

在500多年前的大航海时代,有一人受命于君主,率领帝国舰队数次前往印度洋沿岸,足迹遍布印度、波斯湾、红海以及非洲。除了寻求贸易,他的多次航行还承担着一个秘密任务——寻找一位失踪的帝王。但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他最终客死于印度。这个人,既可以是郑和,也可以是达·伽马。

1502年2月12日,达·伽马沿着5年前开辟的新航路,再次从里斯本出发,前往印度南部的海港城市——以“胡椒之都”闻名东西方的卡利卡特。与第一次的寒酸之旅不同,如今的达·伽马已贵为“印度提督”,率领着有25艘船的强大舰队。他的复仇之火,即将燃遍整个印度洋。


“胡椒港口”卡利卡特

那一天,达·伽马在欢送声中大概又会想起,第一次航行中的那些“耻辱记忆”。那时他手下只有3艘帆船,尽管装备精良、炮弹凶猛,无奈船少兵寡,每一次靠岸都不得不卑躬屈膝。

在肯尼亚的马林迪港,他谎称自己是土耳其人,并声称拥有一支由一百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以此威胁当地苏丹获取补给。为免遭不测,他甚至不敢亲自上岸,只派遣船上的12名罪犯登陆交涉。不过,他大概不会知道,就在80年前,一头来自马林迪的长颈鹿,被郑和船队带到遥远的南京,引起“臣民集观”。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地理学家在非洲的地图上,用野蛮的图像填补空白。”在被坏血病与暴风雨笼罩的航行中,达·伽马一点点擦掉地图上的“野蛮图像”,代之以精确的海岸线与航行线。最终,绘制这张全新世界地图的铅笔划到了印度。

抵达卡利卡特港口,达·伽马一定兴奋到了极点——对西方人而言,这是只有神话中的赫拉克勒斯到过的地方!压制住心中的狂喜,他派遣船上的一名罪犯上岸求见扎莫林(当地统治者的称号)。在城里,一句西班牙语突然传到他的耳中:“是什么带你来到这里!”这令罪犯使者兴奋不已。

葡萄牙人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以结盟打破阿拉伯人对丝绸之路的贸易垄断。传说这是一位信仰景教的东方君主,马可·波罗曾声称见过此人。不过可惜,这个说西班牙语的卡利卡特居民并非祭司王约翰或其臣民,而是一个被阿拉伯人俘虏至此的西班牙人。

随后,达·伽马受到了扎莫林的接见。这位总是含着槟榔的统治者表示,早已做好用胡椒、宝石交换黄金、白银的准备。但当达·伽马跪着献上葡萄牙人的交换物品时,气氛瞬间无比尴尬:箱子里只有洗手盆、珊瑚项链、帽子、头巾以及数坛蜂蜜。扎莫林原本愉悦的表情渐渐凝固……

纪录片《走向海洋》截图

其间由于重重误会,扎莫林逮捕了达·伽马,但不久又将其释放,并免费为葡萄牙人的帆船装满胡椒与香料。然而,在驶离港口时,达·伽马仍然下令向这座繁荣的城市射击一轮加农炮。沿着来路回到葡萄牙后,达·伽马受到热烈欢迎,葡萄牙国王则立刻宣称自己是“波斯和印度的航海与商业征服者”。

“不理会野心与世俗贪欲的危险,我决心再度启程……”如今第二次远航,达·伽马不再怀有探索新世界的热情与好奇,而是像《一千零一夜》中水手辛巴达的这句名言一样,充满野心与贪欲。当然,还有不可抑制的复仇之火。

在印度洋上,他们劫持了一艘摩尔人的商船,并将此船及其700名乘客全部击沉,只有20个孩子获得赦免。在抵达卡利卡特之前,达·伽马就见到了扎莫林的乞和使者,但在抵达以后,他仍然下令炮轰这座美丽的城市。持续三天的轰炸,令卡利卡特沦为一片废墟,许多无辜居民遭到杀害。

葡萄牙里斯本国家古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达·伽马肖像画

不过,假如达·伽马对异国文明怀有足够的敬意与好奇,他就会发现,在这座城市里的某个地方立着一块石碑,碑文是一种奇特的象形文字。城中的老人会告诉他,在很久以前,曾有一支规模更大的舰队多次来到这里。他们性情温和、纪律严明,在贸易中从不恃强凌弱。

假如达·伽马和一些勇敢的水手交谈,他会发现,这些明显是当地土著的水手,却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在人们的闲谈中,他还会听到关于一些留着奇怪胡子、乘着超级大船的中国人的故事。

或许在旅途中的其它地方,达·伽马也曾听闻这些传说中的大船与奇人。在央视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达·伽马的船队来到马林迪港,向当地人展示玻璃、洗脸盆、珊瑚项链。当地人不屑一顾,转而拿出许多丝绸与瓷器,并告诉葡萄牙人,很久以前曾有一支船队来到这里,你们的船大得像房子,他们的船大得像村子。

这些人就是郑和与他的船员们。在民间传说中,他们七下西洋是为了寻找神秘失踪的建文帝。

早于达·伽马的首次航行近一个世纪,郑和的“宝船”就曾抵达卡利卡特。在汉语中,这座古老的城市被称为古里。它的前代扎莫林接受了明朝皇帝的册封,并且派遣使者到北京朝贡。在郑和的七次远航中,有六次在古里登陆。郑和的翻译官马欢,在其航海笔记中盛赞古里人的音乐才华。

描述郑和运回长颈鹿场景的《瑞应麒麟图》 【明】沈度

然而,郑和与马欢都未能料到,这座美丽富饶的历史名城,在不久以后将毁于葡萄牙人的炮火。历史留有如此多的遗憾,姑且容我们假设:假如达·伽马不可一世的复仇舰队,遇到了郑和率领的明朝舰队,历史将会有怎样的改变?

这样的假设并非没有意义。在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西洋》中,郑和一路向西发现了新大陆,从而改变了世界近现代史。而郑和与达·伽马的相遇,也许同样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思考:

郑和是否会驱逐葡萄牙舰队,从而令卡利卡特免于毁灭?东西方文明是否将提前碰撞,从而改变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明朝是否将不会闭关锁国,主动进入海洋时代?西方是否会对东方有所忌惮,不敢肆意殖民?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是否将会有更少的血腥与杀戮?

但假设终归是假设。真实历史是,郑和于1433年死于卡利卡特。91年后,达·伽马也终于此地。在他们身后,两大帝国各自奔向不同的命运。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参考资料:
查理德·霍尔:《季风帝国:印度洋及其入侵者的历史》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上田信:《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来源 | 羊城派
策划 | 蒋铮 王倩
本期主持 | 谢杨柳
审签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