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今日·1.24 | 王子也和你一样遭催婚!逃婚被抓后,他成了一代天骄腓特烈大帝
2020-01-24 12:37 羊城派 原创
历史虽总在轮回,但催婚的手段却在不断更迭创新,来看一位王子的故事,你是不是心理平衡了点?

很多史学家相信,文艺青年卡尔·腓特烈能成为普鲁士一代天骄腓特烈大帝,或多或少与一场逃婚经历有关。

故事还得从308年前的今天(1712年1月24日)说起。

那时自然没有我们今天的围炉话新年,佳节被催婚。

有的,只是一位英俊王子的诞生。

当然,鉴于近期防疫情势,很多家庭取消年夜饭,今年大龄单身青年的压力看似少了些,但催婚的暗流一直在涌动。

而这位王子的经历就更悲惨了。

王子长相文雅,尤其一双蓝色深邃大眼,令脸部轮廓更为生动。这样的长相,很难让人把他与日后令欧洲多国闻风丧胆的腓特烈大帝联系在一起。

图:腓特烈大帝肖像画。

不爱江山爱文艺的王储

王储腓特烈的悲戚命运,从他五岁起就注定了。

那年圣诞节,小王子腓特烈收到了一堆礼物,其中,就有父亲——老国王威廉一世送的士兵玩具。

威廉一世万万没想到,儿子对士兵毫无兴趣,反而对一支牧笛爱不释手。

接下来的事情令这位老国王更惊恐了。生为王储,腓特烈不爱打猎,厌恶军事操练表演,抗拒着一切与军人有关的事情。

当他带着腓特烈出去打猎时,对方都会找借口开溜。当他好不容易找到人时,却发现堂堂王储在一块幽静树林空地吹起了笛子。

图:BBC纪录片《腓特烈大帝与普鲁士之谜》

威廉一世出奇愤怒了。他毁掉了腓特烈的笛子,火速为其找了一位军人出身的老师杜昂。按照他的设想,在杜昂的教育感染下,腓特烈一定会改变文弱娇气的毛病,变成血气方刚的军人。

老国王又失算了。

杜昂竟然是一位文艺爱好者。他不仅启发了腓特烈对法国文学、哲学的兴趣,还私下里帮助腓特烈建立了一个私人图书馆。随着腓特烈文艺爱好领域的拓展,在他18岁时,馆中藏书达到了3775册。

单纯的王子就此扎进文艺界,成了伏尔泰、巴赫的铁杆粉丝,没事就与他们通信,谈文艺复兴,写诗作曲。这样的友谊持续了很多年,在他登基后,甚至邀请对方住进他的王宫。

那个年代,玩文艺是奢侈的。这不,没过几年,小王子腓特烈就债台高筑。

但他没想到,就在他18岁生日前几天,两个债主把事捅到了父亲威廉一世那里。

威廉一世气得快要发疯。想当年,他登基后勒紧裤腰整整一年,把王宫内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才偿还了其父亲欠下的巨债。如今自己的儿子又继承了祖父纨绔奢侈的毛病?

威廉一世很快颁发禁令,禁止任何人给全国的未成年人借钱,当然,包括腓特烈王子。‘  

两天后,威廉一世又得知腓特烈居然想娶他最憎恨的国家——英国的一位公主为妻。

老国王再也忍不了了。他决定亲自为儿子挑一名妻子,结束他荒唐的单身生活。当然,儿媳要从他最喜欢的奥地利挑选。

逃婚,以叛国罪的代价

1730年8月4日,午夜两点,普鲁士施泰福特。

腓特烈披着一件红色披风,坐在马厩中的一根辕杆上,焦急等待接应的坐骑。

他在实施一场逃亡。在他的计划中,逃到了英国,就可以娶想娶的公主,躲掉父亲安排的婚事。

图:腓特烈大帝肖像画。BBC纪录片《腓特烈大帝与普鲁士之谜》

夜色中一人向他走来。然而,他很快就绝望地发现,来者并非接应他的好朋友卡特,而是父亲为他新找的老师冯·侯寇。

密谋几个月的出逃计划,为何刚开始就失败了?

计划泄露的原因,竟然是腓特烈自己。

原来,他给卡特写信时忘了注明“柏林”地址,信件被寄到了卡特另一个同名的堂兄弟那里。

谁能想到,日后在欧洲战场驰骋的他,年轻时也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位于巴伐利亚州的这位堂兄弟收到信后,派人千里飞骑将信送到了老国王手中。

后果可想而知。老国王下令全国搜捕王子以及他的三个朋友。

一个月后,腓特烈王子被关进一座没有出口的城堡内。而帮助他出逃的三个朋友,其中的卡特也已被捕。

老国王盛怒,决定以叛国罪处死卡特和自己的儿子。

在朝野上下极力劝说下,老国王决定留儿子一命,但要求他亲眼目睹卡特被行刑过程。

原谅我吧,亲爱的卡特。

我的王子,为了你,即使再死一千次,我也心甘情愿。

据说,这是腓特烈和卡特的最后一场对话。

此后,至少表面上,那个我行我素的文艺王子消失了。两个月后,他终于向父亲妥协,表示愿意听从其一切命令,履行王储的责任。

后来的事情我们从历史记录中看到了。王子娶了父亲指定的奥地利公主伊丽莎白为妻,尽管他们一生几乎都在分居,从未诞下孩子。

腓特烈大帝雕像。图:BBC

28岁那年,腓特烈继位才几个月,就对奥地利发起了战争,从后者手中夺走了富饶的西西里亚。

在他的领导下,一个只有两百万人口的年轻贫穷的普鲁士,变成了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的劲敌,挤进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纵观其一生,他的人生路线几乎是这样的:战场上对邻国敲打几年后,回到无忧宫宴请各界思想家,聊聊艺术谈谈人生,几年之后发现形势不对,又奔向战场,胜利后再扎向文艺思想界……

就这样,腓特烈的一辈子都在这两种身份中斡旋。正如卢梭的评价:他像哲学家一般思考,像国王一般行事。

王子经历的催婚事业,人类从未停止

回到今天,没有王位继承的我们,依然难逃被催婚的命运。正所谓每逢佳节被催婚,这样的经历,在春节尤为惨痛。

此时,亲友好友同聚一堂,推杯换盏间,总有一句问候躲不过:有对象了吗?

有的话,就万事大吉;若你回答无的话,那就小心了:接下来的七天,你会突然多出无数新的亲戚,不管是不是真的,他们都会用亲戚的身份为你介绍对象。

沈阳“约见爱情”万人相亲会现场人头攒动。资料图:新华社发(黄金崑 摄 )

这也难怪家人亲友急断肠。面对全国超3800万剩女,连民政部也愁得慌。

一周前,民政部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当前结婚率逐年下降,主要原是因为适婚人口总数下降、年轻人受教育年限增加导致结婚年龄不断推迟,“比如从小学上到博士或博士后,有的年轻人错过了恋爱、结婚的最佳时间”。

民政部呼吁:社会各方关心适婚人群婚姻问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适龄人群走进婚姻、建立家庭!

不过,你若以为今天的官方才开始关心剩男剩女们的终身大事,那就太天真了。

早在周朝,朝廷就设立了政府部门——媒氏,专门管理大龄未婚青年的婚姻大事。汉惠帝时,女子若过了30岁还没嫁,那对不住了,请把罚款交了。

到了唐朝时,政府已经“不择手段”了,为了提高成婚率,他们鼓励(谁知道是不是暗中敲打)富裕人家给贫困人家捐款,帮助他们娶妻成家,脱贫致富;而南北朝时就更丧心病狂了:女孩老大不小了还不嫁人?行啊,把家人拉去坐牢!

人类为了家庭兴盛、子孙绵延,一代一代地从被催婚者变成催婚者。历史虽然总在轮回重复,但催婚的手段却在不断更迭创新。我们唯一幸运的可能是,和古代惨不忍睹的催婚方式相比,如今我们面临的方式,几乎可以说是温情脉脉了。

参考文献:

《腓特烈大帝》  玛丽·基特里奇 著,蔡朝旭 译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0

 《普鲁士国王》  海因茨·奥夫 著 王小卓 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9 

 BBC纪录片《腓特烈大帝与普鲁士之谜》 

《腓特烈和大同盟——那一日与那一刻的纲要》,托马斯·曼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策划 | 蒋铮 王倩
本期主持 | 樊美玲
审签 |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