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衣服鞋子,新的旧的,大件小件……满眼的物品,随便拿随便搬,只是时间有限制——半小时。
不久前,杭州在建地铁的某一路段施工发生渗漏水,导致路面塌陷,涉及附近住宅楼的安危,对居民进行了紧急疏散。
当时情势紧急,逃命第一,人一撤空,当即封楼。绝大多数人,啥也没拿出来。
几天后,鉴定工作仍未结束。居民接到通知,可以短暂回家取必需品。
现场,气氛依然紧张,公安、特保、检测、消防和医护等150多工作人员随时待命。
纠结,短短半小时,拿什么好呢?
首先是证件: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毕业证、房产证、护照……没有证件寸步难行。
现钞金银细软,又轻巧又值钱,当然要拿上,席子底下的,旧雨靴里的,夹在书中的,尽快找出来。
电脑,对有些人非常重要,或许是他的全部工作成果。
然后,不养宠物的人可能想不到了。那些活物:猫猫狗狗,金鱼乌龟……这些日独自在家。有位姑娘是杭州一家医院的护士,和同事合租在此。房屋封闭后,她最担心的是自己养的小猫。当天留了一盆猫粮,两盆水,不知道够不够吃。
他们回到家,首先冲向小动物们,爱意浓浓。
再拿什么呢?生活必需品,衣服鞋子,年轻女子最有章法,最贵的,直接穿上,新买的,喜欢的,有多少拿多少。
化妆品,必须的,有多少拿多少。
昂贵的要拿,珍贵的一定要拿。有些东西可以花钱买到,有些东西丢了就没了,比如岁月和记忆。
一位大伯背了个包裹,里面装满了集邮册、古钱币册等收藏品,“这都是我的宝贝”。
有个女儿很有心,跑进父母的房间拿出早年的相册,翻出父亲的勋章和她自己的获奖证书。本来还计划拿上小时候过生日妈妈送的漫画书、小人书,她爱极了的,可是实在拿不下,规定每户只能进一次家门。
和平年代,这种场景比较陌生,所以家里屯的“货”越来越多,必需品的比率越来越少,找东西的时间越来越多。
看过一个纪录片,一位白人女科学家,去原始丛林考察,住在高高的树屋里,女科学家爱美,金发披肩,在丛林里一样要化妆。同伴在树屋下等她,她很快就弄完下来了,对着镜头说了句我印象颇深的话:只有几样东西,化妆就快多了,简单真好,树屋真好。(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题图 | 资料图,图文无关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