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二千多年前的“越王剑”亮相广博
2020-01-16 14:33 羊城派 原创
“字字珠玑——广州博物馆藏有铭铜器展”开幕

文、图/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通讯员 刘文霞、林晖

1月15日,“字字珠玑——广州博物馆藏有铭铜器展”在广州博物馆专题展厅惜今阁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广州博物馆藏吉金、铜镜、玺印、古钱四类精品有铭铜器,以及广东大观博物馆提供的7件代表性器物,共计208件(套)。

展出的“五子登科”等铜镜

观器品字,领悟中国先民思想和风俗

本次展览由广州博物馆主办、广东大观博物馆协办。展品中,一级文物数量为13件,二、三级文物为23件。所展铜器上的铭文少则二三字,多则不过百,却字字千钧,字字载史。本次展览将展至3月15日,观众可走进展厅,观器品字,领悟古代中国先民思想和风俗。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介绍,展览共分四部分。其第一部分“吉金有声 记名载史”以著名金石学家容庚先生捐献广州博物馆的商周青铜器为主,甄选越王剑、曾大保铜盆等珍贵有铭之器,展示商周时期铭文的行文规范、主要用途和重要历史价值。

展出的诗文方形铜镜

第二部分“镜中乾坤 托物寄情”选取伏兽钮“大乐未央”铭蟠龙纹镜、菱形“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素铜镜、中国铭七乳瑞兽纹镜等汉至明清时期有铭铜镜,通过解读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铭文,让观众感悟蕴含在其中的社会思想、宗教信仰、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等。

第三部分“朱白之间 印下众生”甄选汉至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材质的官印如“广州番禺县丞司朱记”印、周君时六面铜印等,和刻有馆斋、鉴藏、闲文、吉语、花押等私人印,从带有丰富史料信息和使用者个人信息的铭文中,窥见古代社会信用、官制礼仪与人际交往等习俗。

展出的“广州番禺县尉司朱记”铜印

第四部分“方圆兴衰 古泉吉语”特选秦半两铜钱、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等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流通货币,部分体现书法之美的汉莽货泉铜钱、两宋御书钱,以及饱含美好祝愿的清“顺风大吉”花铜钱、清五子登科佩钱等压胜钱。观众可从这些小小方圆之间领悟朝代兴衰、百姓民生。

展出的各类铜爵

赏越王剑,听容庚先生藏剑精彩故事

所展出的二千多年前的“越王剑”,特别值得观众一看。这把“越王剑”出土于陕西,由容庚先生捐赠,现藏于广州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剑格左右侧皆以鸟虫书体铸刻“王戉”二字,两面共八字,剑色为水银古,时至如今,依然锋利,削铁如泥。

展出的“越王剑”

据介绍,这把剑的收藏过程有这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1931年,容庚先生在北京式古斋初得此剑,开始时误将“王戉”理解为《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卿王戉”,因此没有予以重视,把此剑转卖给了另外一位铜器收藏家于省吾。

后来,容庚先生在阅读《周汉遗宝》一书时,发现“戉王矛”,即刻反应过来,“王戉”二字应为“戉王”,该剑是为“越王剑”,价值颇丰。他为该剑的转手深感可惜。再后来,事情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契机——容庚先生偶然得到了师旂鼎,而此鼎的收藏价值同样十分巨大。

“周君时六面铜印”

于省吾听闻后,对此鼎非常感兴趣,希望容庚先生可以割爱转让。借此机会,二人几经商议,才最终达成以师旂鼎换越王剑。越王剑至此才回到容庚先生的手中。

容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收藏家、书法家,毕生珍藏约100件青铜器、1000余件(套)古今书画、10000余册图书资料,后悉数捐给国家。1956年,广州博物馆接收了来自容庚先生捐赠的90多件青铜器。

合作办展,非国有博物馆珍贵藏品参展

本次展览是广州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广东大观博物馆合作办展的首次尝试。广东大观博物馆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成立于2018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明介绍,该馆现有馆藏文物17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04件,是目前国内一级文物最多的非国有博物馆。

本次展览,广东大观博物馆提供了馆藏青铜器展品“中国铭七乳瑞兽纹镜”、“百子千孙”铭人物画纹镜等7件不同时期的珍贵藏品。

据介绍,早在2019年年初,广州博物馆就与广东大观博物馆建立长期结对共建的伙伴关系。本次展览就是双方在结对共建探索过程中对博物馆展览策划、藏品管理方面的一次有益的交流合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