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变身大型公共展览空间,文艺新河浦何以引领潮流?
2020-01-09 17:56 羊城派 原创
艺术如何介入公共空间,激活老城市新活力?听听新河浦的驻地艺术家怎么说

文/羊城派记者 吕楠芳 实习生 李可儿
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宋金峪

在广州市井坊间,“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这句俗语几乎无人不知。历史上,东山多豪门官宦,西关则商贾云集。西关的发迹,可以追溯到明清甚至更早,而东山的繁华乃是近百年间的事情,这造就了两地迥然有异的城市景观——想要了解广州,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楼,都是不容错过的人文胜景。

不过,这些年来,相较于西关的游人如织,东山显得颇为静寂。东山新河浦,曾经是广州的旧豪宅区,拥有广州现存规模最大的院落式近代建筑群,但面对南来北往的游客,它却始终少了几分热络。

是新河浦旧有的官仕文化导致了它的“高冷”吗?抑或是森严的“深院大宅”天然拒人于千里之外?

无论如何,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在新河浦社区,人们正在努力挖掘、传承历史文化,以从容的节奏,激发社区活力。不久前最新亮相的“东山印象”时光隧道便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东山印象”时光隧道,利用原有的东山口地铁人行隧道,打造出一个立体公共空间展览,将东山特色的街区面貌、文化内涵,通过巧妙的艺术视觉设计呈现给过往的人群。穿越过这个隧道,你一定会有兴趣继续深入新河浦,探索新河浦。

“东山印象”时光隧道

正如展览的主创设计师方斐所言,新河浦的魅力,远非某几个标签可以诠释,必须用脚步去亲自度量。在她看来,新河浦就像城市中的红树林,它的土壤自有一种力量,适合多元物种在这里自由呼吸、繁衍。(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受访嘉宾↓

方斐,LIGHTHOUSE灯塔文化创始人,哲迳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筑茶品牌联合创始人

【哲迳建筑作为新河浦的在地建筑事务所,之所以会入驻新河浦,就是看中了这个社区百年以来的生生不息,它是广州精神文脉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我们希望在这里获得地域性的文化滋养,同时我们在这里孵化出灯塔空间,定位为“新河浦小客厅”, 哲迳希望通过灯塔把设计进行艺术化转译,与大众分享,让更多人一起来讨论,城市发展中我们需要守护什么,开拓什么。——方斐】

灯塔空间

LIGHTHOUSE 灯塔文化是由广州哲迳建筑事务所孵化的设计文化交流平台,运营空间“灯塔”是一栋位于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民国洋楼,空间通过展览、沙龙、茶饮等多元交流,为设计文化项目提供支持。

灯塔空间同时也作为哲迳建筑事务所社区更新实践的范本,在这个开放的“新河浦小客厅”里,能找到新河浦百年社区所独有的舒适和谐,也能发现社区持续生长的新活力。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新河浦路4号之六

羊城派:像“东山印象”时光隧道这样,将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艺术视觉设计融合,打造出这样一个大型公共隧道空间展览,在广州好像还是头一回见,能不能介绍下你们的设计理念?

方斐:东山口人行隧道的改造,由越秀区商务局主导,是越秀区推进“东山印象”品牌建设的项目之一。这个隧道空间纵横交错,总长度400多米,有1000多平方米的展示面积,本身非常适合去做文化承载。

我们在接手这个项目前,已经对新河浦做了近一年的调研,我们努力挖掘新河浦最珍贵的要素,除了百年传承的历史建筑景观,这个社区环境静美、多元包容,无论是老街坊还是新住民,都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里,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社区变得更好。

所以,有了东山口人行隧道这个空间载体,我们便开始思考,今天的新河浦到底需要什么。时光隧道的设计,一方面要解决隧道本身的“迷宫”难题,这是技术性的,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实现人与人、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连接。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东山口隧道长期存在指示不清晰、“连而不通”的问题,与此同时,本地居民代际之间也存在精神文化层面的断裂,年轻一辈对东山过去的历史缺乏了解,老一辈的记忆却无处安放,于是我们就想,这个隧道能不能成为一个沟通的媒介,让两代人就着墙上的文化展览,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对想要了解东山的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窗口。

羊城派:隧道展览的文化内容,包括近代东山历史建筑的艺术绘画、东山老照片、广九时光列车等,其中场景的选取和设计,是怎么考虑的?

方斐:整体展览的文化内容,是我们通过结合阅览文史和走访街坊等多种形式筛选拟定的。哲迳建筑、灯塔文化的团队成员,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学生组成工作营,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考虑到隧道最主要的使用人群,还是本地的居民,所以我们非常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新河浦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历史街区,大家对它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闹中取静的文艺气息,宗教文化、华侨文化、教育文化、红色文化、名人历史等等在这里交相辉映,文化内容确实很难取舍,最后我们将展览分为四个主题区:新河浦历史街区、广九时光列车、“东山印象”历史老照片展厅和多元文化展厅。

其中,新河浦历史街区的设计复原了25栋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东山洋楼,用艺术插画的形式呈现上世纪原汁原味的老东山。我们很高兴看到上一辈人指着插画跟孩子们介绍,“这是爸爸以前上的学校”“这是奶奶过去常去的电影院”,诸如此类。

年轻人也会从插画中了解到很多过去的历史,比如很多人并不知道东山是怎么兴起的,当他们看到农林试验场的插画时,或许就有兴趣去寻找答案。

广九时光列车上,我们可以看到最早来到东山的传教士,他们在火车上谈论教堂、医院的建设;近代的革命志士,他们正前往春园(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筹备中共三大……就像放电影一样,观众能轻松地进入历史,了解历史。

72张历史老照片组成的展廊,讲述的是百年东山发生的一件件大事。这些照片是我们从老一辈东山人那里收集而来的,都特别珍贵。

羊城派:展览中对历史建筑的呈现非常特别,不是一般的平面艺术插画,还结合了灯光的使用,在墙面开出了一扇扇发亮的“窗口”,这是怎么做到的?

方斐:在原来的隧道墙面,遗留着很多广告灯箱,我们就想着能不能利用这些空腔,做出立体的建筑展示,于是就在普通建筑插画的表面,把“窗”打开,人们可以透过“窗口”,看到里面的世界。

我们特地将建筑内部的生活场景设计成当代的模样,和古旧的建筑外面形成古今的对话,让观众特别是本地居民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们也没想到,这样的设计大受欢迎,我们看到很多很小的小朋友都好奇地驻足观望“窗”内的世界,这可能是平面设计达不到的效果。

羊城派: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不久前刚获得“2019亚洲都市景观奖”,这个奖的分量如何?您认为新河浦是否实至名归?

方斐:“亚洲都市景观奖”是由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亚洲景观设计学会四家国际机构于2010年共同创设,旨在对在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上产生积极、深远影响的,能够在各国、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示范及推动作用的活动和项目进行表彰。

对新河浦来说,这个奖不仅实至名归,而且来得太晚了。我记得越秀区商务局领导跟我说过,这个奖属于新河浦所有的居民,我很认同他的说法。新河浦有100多年历史,百年来,有很多股力量一代接一代地在守护这里。

最早的时候是外国的传教士,在这里兴建了一批医院、学校、教堂等公共设施,之后开始有华侨在这里安家置业,并立志实业救国,推动广州很多方面的前进,让新河浦跃升为广州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位置。先进思想在这里不断萌发的同时,中国本土的思想也在这里得到了沉淀。

到现在,在这些百年老房子中,使用者虽然已经更迭了多代人,但是某种性质上,人们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的艺术、文化在这里陆续地觉醒,也会看到很多民间力量自发地守护这里的文化传承,居民参与共建共治的热情也相当高。种种因素,成就了让人倍感舒适惬意的新河浦。

一代代的传承带来了这个社区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说某种自上而下单方面的力量,或者在某个时间点上做了什么,才迎来这个奖,而应该从100年的历史长河上去看这个奖,新河浦绝对值得。

羊城派:新河浦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但单单从旅游效益的角度来看,新河浦的知名度却一直不愠不火,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方斐:我们在挖掘、研究新河浦的历史文化资料时,越深入越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它。对于很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沉淀得太深、太多元,反而不知道从哪个点说起,造成在公众面前,它的名片反而没有那么清晰。

但反过来讲,这未必不是好事。有很多高品质的旅游区,不一定是人满为患的。在新河浦,政府的介入力度不是特别大,更没有那种大拆大建的动作,我觉得这非常好,政府鼓励居民共建共治,确保这个社区在保护的前提下慢慢地去更迭。

这里不像西关,西关有一段时间式微过,需要政府大力度地去激活,但新河浦从未沉寂过,它的更新可能更适合用点状的、针灸式的方式去介入。

在日本的城市更新中,就有类似的值得我们借鉴的方式。对于城市中特别有价值的地块,重新强势植入新的东西,把它的承载力提到最高,这种方式在日本不常见。日本人更喜欢用一种包裹式的推进,让新的文化跟旧的文化缓慢地实现交融,最后形成新的城市动力。

我希望新河浦也是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活力提升,让有效性去替代所谓的范围和力度。有可能我们做的改变很小,但是影响力却可以很大。

羊城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文化机构进驻新河浦,培育出艺术生活社区的氛围。从艺术家的角度,您如何看待新河浦这样的发展趋势?

方斐:文化是城市中的清道夫。在香港、广州、深圳,你都能看到不少的案例,厂房颓败了,创意园就会慢慢起来,文化是最敏感的,艺术家会看到,“这里不应该是这样”,他们会进去,以他们的力量介入,就像人类离开的地方,就会有植物生长,等到植物长成了森林,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人们反过来又觉得这里很有价值,再重新进来,生活、商业等再一次回归、侵吞这里。

说实话,我不太希望新河浦最后引来太多的商业,但如果不可避免要往上走的话,我希望这个过程也是缓慢的,而且是在文化得到保护的前提下,这就特别需要政府积极作为。

羊城派:那么,您理想中的新河浦应该是什么样的?

方斐:它就像广州城市中的一片红树林,是两种气候——海洋气候跟大陆气候交界的地方。红树林这样的气候状态,可以让多元物种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繁衍。你可以把珠江新城理解为大陆气候,全是森林、高山,而更远的郊区则是海洋气候。

我们有时候都想去低密度的地方喘一口气,但是郊区离我们太远,好在有新河浦,就在市中心,你可以随时来到这里,切换到特别安静的模式。

我希望新河浦能永远保持这样的状态,它有着类似红树林的土壤力量。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