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詹青
2019年年底,大家都在忙着做年终总结的时候,突然,楼市频出“王炸”——南沙、花都、黄埔相继出台人才引入政策,惠及楼市,被解读为楼市限购政策的松绑。更有坊间解读,楼市“政策底”到来了!
是不是真的如此?恐怕未必!
2019年,不折不扣的“政策年”
2019年,可以说是一个“政策年”。
有房地产专业机构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和楼市相关的政策非常多,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两次以上的调控措施出台,密集程度刷新了历史纪录。
7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更是对“房住不炒”政策基调的继续坚持。彻底打消了市场幻想,直接影响了3月份“小阳春”行情的结束。
房地产金融风险多次被提及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各部委在2019年以来累计发布过25次关于“注意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讲话或管理措施。
2019年,虽然金融政策整体宽松,但居民房贷、企业融资却没有放松,5月以来房企的融资环境持续收紧,重点涉及信托、外债、开发贷等多个领域。央行调整房贷利率定价机制,定价方式调整为“LPR加基点”——尽管LPR利率中枢下移,但房贷利率依旧易涨难跌。
“钱袋子”不松,人才新政对楼市刺激有限
今年年底,南沙、花都、黄埔相继出台人才引入政策,惠及楼市,被解读为楼市限购政策的松绑。事实上,“抢人政策”是一个城市基于整体战略的考虑,对城市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但对楼市的刺激却没有想象中大。
因为“钱袋子”向来被视作最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这项政策没有放松,限购政策稍有松动也只能影响局部市场。
整体而言,今年楼市政策是以“稳”为主基调,避免了楼市的大起大落,因城施政的特征更加明显。
来源 | 羊城派
题图 | 蔡红
责编 | 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