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如何影响西洋怀表?
2019-12-23 22:07 羊城晚报 原创
收藏怀表的朋友,几乎没有不知道“亨达利”三个字的

文/常伟

常伟,钟表文化学者及鉴藏者,时计堂创办人。北京收藏家协会相机钟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澳门钟表协会副会长,日內瓦高级钟表大奖赛中国评委,保利、匡时拍卖机构的钟表顾问。著有《钟表收藏知识30讲》、《中国与钟表》、《名表名鉴》、《播威与中国》等。

收藏怀表的朋友,几乎没有不知道“亨达利”三个字的,这是一家商号也是一个品牌,虽然是由外国人在中国建立,却与中国人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1876年在上海出版了一本名为《沪游杂记》的书籍,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西人所开洋货行以亨达利最著,专售时辰、寒暑、风雨各式钟表……”

1843年上海开埠,之前在广州做钟表生意的西方人也涌入了这个新兴城市。据说是法国人最早在上海从事钟表贸易,后来到了1860年,法国人Ludovic Vrard与瑞士人Edouard Laidrich共同建立了Laidrich & Vrard,由于1869年Laidrich去世了,所以公司也改名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钟表会标有L. Vrard & Co的原因,因为这是那个法国人的姓名。

联系中国文人笔下的“亨达利”,再看看这个品牌的初创,可以确定它是一家洋行而非本土的商号。不过与上期专栏所涉及到的播威品牌不同,“亨达利”主要还是一个经营西方钟表的店铺,其中所贩卖的钟表多是从瑞士订购而来,并非自己所生产的;而一些座钟则是从法国定制而来的,比如故宫博物院就有类似的收藏品。

约1890年制造的亨达利珐琅三问怀表,2011年拍卖价为62500瑞士法郎

随着亨达利名气越来越大,店铺也开到了北方的北京和天津,从1881年起这两地的经营权被Loup家族所拥有。2017年在日内瓦曾经有一场名为《中国历险记——折服于天朝的一个瑞士家庭》的展览,我就是因为这个家族与亨达利的渊源而前往参观的。

瑞士人Pierre Loup是一名钟表师,1859年就来到了香港并于1865年受雇于亨达利,1875年他回到瑞士结婚并且带着妻子返回天津,而他的四个儿子也都在天津出生,其中Gustave Loup则在中瑞两国都有一定的名气。

1893年,李鸿章为慈禧太后的60岁生日订购了12只珐琅黄金表,就是通过亨达利洋行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国际重要的拍卖会上,我们往往能够看到带有艺术化的珐琅装饰,而且有些款式还附加了诸如三问报时、万年历等复杂功能,而这些表款多为宫廷所采买。

就连《官场现形记》小说中都出现了亨达利的名字,可见当时的官员富绅对钟表消费的热衷程度。

亨达利进入20世纪出现了诸多变故,先是被Hope兄弟接管,后来又转让给礼和洋行。所以在古董亨达利表中有时也会出现“Hope Brothers”字样,这是不同时代的产物,说明了是1905年后的产品。1917年,美华利钟表的孙梅堂将亨达利归入自己的体系内,自此它正式成为了本土钟表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20世纪30年代,亨达利的广告曾经用过“远东最伟大钟表行”的措辞,可见当时的盛况。明年将迎来亨达利创立12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个著名的钟表商行,也祝愿这个品牌的收藏级钟表被大家所熟悉,不至于走了宝!

中国人对西洋怀表的影响远不止此,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典故?我们下期再讲。(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