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西湖处女地”菱湖将变身“文旅新商圈”
2019-12-20 13:34 羊城晚报 原创
它,是惠州西湖的一部分,却因偏安一隅而备受冷落,成了一个大“鱼塘”……

文/金羊网记者 李海婵 图/通讯员王锭铨 

惠州西湖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苎萝西子”之美誉,并有“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说法。

菱湖航拍图 江南街道办供图

惠州西湖的五个部分平湖、丰湖、鳄湖、菱湖、南湖,像一颗颗珍珠,被串连成宝链。其中菱湖位于最北部,湖域面积约0.60平方公里,在五个湖中,仅比南湖大一点,排倒数第二。

一直以来,菱湖偏安一隅,稍显冷清寂静。沿湖周围存在大量的破旧工厂及民房,开放程度较低,被称为“西湖处女地”。近日,记者从菱湖所在地的惠州市惠城区江南街道办获悉,当地正在全力打造“泛菱湖文化旅游新商圈”。消息一出,备受当地群众关注。

实地走访:

闹市中的寂静处,闲置大量破旧厂房民房

近日,记者以丰山公园一侧入口为起点,开始了环湖之行。在一条马路之外,是繁华的闹市。而一走近菱湖,一种曲折幽深、清秀冷淡的感觉扑面而来。绿树成荫,湖面平静,低洼处可见鱼儿翔游。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一道道波痕。

菱湖绿茵岛,许多居民在岛上晨练 图/王锭铨

不同于西湖的其他四个湖区,菱湖少有游客,多是附近居民散步钓鱼。正是这种野趣韵味,成为菱湖的独特之处。但也有不少附近的居民对菱湖目前的状况流露出不满。一位在湖边垂钓的老伯与记者闲聊时感慨:“现在的菱湖啊,慢慢变成鱼塘了!”

菱湖少有游客,多是附近居民散步钓鱼 图/王锭铨

在走访中,记者明显感觉到,菱湖附近旅游设施薄弱,开发程度较低,存在不少破旧工厂及老民房。沿湖南侧没走多远,便可见占地面积广阔的惠州市塑料制品厂,该厂早已停工,外观破旧不堪,厂房门口悬挂的“内设停车场”招牌扎眼。一排排低矮的老旧民房依次排列,随处可见斑驳的墙体、锈迹斑斑的电线杆、杂乱无章的树从菜地,房子墙上涂鸦着“注意危房请勿靠近”的牌子,恍惚走到了野外。

菱湖一路旁的荒地,被附近居民开垦成了菜地 图/王锭铨

在湖的另一边,菱湖二路多为民宿、餐饮行业,乱停乱摆现象突出,因为游人较少,生意稍显冷清。广州两名游客首次到惠州西湖游玩,不慎误闯此处,不禁发出疑问,“这就是西湖吗?感觉没什么人气!”


菱湖边的惠州本土美食餐饮店 图/王锭铨

原因探析:

位置偏僻传统产业迁出,菱湖逐渐被冷落

相比于西湖其他四个湖区,菱湖为何如此冷清?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惠州文史学者何志成分析,主要是该湖形成的时间不长,周围的文化历史景点也很少,只有“犹龙山”,即晚明兵部尚书叶梦熊之墓。

在当地工作了20余年的退休老人沈先生介绍,可能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菱湖在整个西湖景区中的位置逐渐被边缘化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南街道下角片区当地企业主要以制衣、电器、制药、皮具制品为主,基本上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能、利润较低。时至今日,在下角仍时常可见机械厂、农机厂、附件厂、织布厂等众多老国有企业名称。

菱湖边的惠州市塑料制品厂旧厂房,未来将改造为城市记忆工业主题公园 图/王锭铨

“随着时代发展,经济效益低的产业逐渐被淘汰,老一代熟知的老国有企业大多被关闭。”沈先生告诉记者,原先下角叫“厦廓”,后来被简化改名了,从侧面可反映出下角被忽视,顺带着菱湖也就冷清了。

但目前,江南街道又迎来了发展机遇。广梅汕铁路、赣深高铁(在建)、广汕高铁(在建)惠河高速公路在辖区穿境而过。江南大道、梅湖大道、惠新大道等道路建设正全力推进,建成后将有效完善辖区交通路网。随着江南片区的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环菱湖也将随之“变身”。

菱湖一角,与西湖其它几个湖区相比冷清寂静 图/王锭铨

变身盘活:

泛菱湖两平方公里,打造成文旅商圈

“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要把菱湖盘活。”江南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正在打造“泛菱湖文旅商圈”。其中,菱湖周边是重要的改造地。

该负责人以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的惠州市塑料制品厂为例介绍,以后将利用厂区丰富的工业遗产,努力挖掘历史内涵,通过保护和活化再利用等方式,将其改造为城市记忆工业主题公园。

菱湖一路,附近的居民在这条绿道上散步锻炼 图/王锭铨

“除此之外,我们将尽量修旧如旧,打造文创社区和特色民宿。”该负责人说,目前已着手对厂区进行前期准备。

此外,在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搬迁后,在原址开设创意园,发展新兴文创类产业;在世外梧桐地段打造美食网红区域,培育惠州本土美食创新发展。

届时,西湖片区、菱湖片区、三山片区的祝屋巷、丰渚园、紫薇山公园、惠州市植物园、惠州市弘毅云谷产业园、惠州市工业学校、惠州市塑料厂、小隐公园、世外梧桐、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发动机厂、爱华仕运动用品总部等2平方公里内的景点、老旧厂房、闲置办公楼等将相互串联,打造成泛菱湖2平方公里文化旅游新产业。

菱湖边的惠州本土美食餐饮店 图/王锭铨

【文脉档案】菱湖的前世今生

1995年版《惠州西湖新志》载,菱湖位于平湖北,游塘以东,青年桥以南,东至下角郑屋岭(红军楼)、万寿山(中医院),西包括犹龙山(太保山)、白鹤含书(塑料厂)至丰山为界,面积约0.6平方公里,湖水面积约0.26平方公里。

菱湖前身为“犹龙潭”,原是西湖三大水源之一的“横槎水"水道。因犹龙潭盛产水菱角,故后人称为“菱湖”。菱湖水域,几经兴替。在菱湖南面,原有横槎堤与平湖分隔,堤中有桥,叫横槎桥,沟通平、菱两湖。横槎堤,是清代修筑的环湖小道,民国时期改筑为环湖北路,可通车。

1956年8月,惠州环湖公路改建广汕公路后,横槎堤以及横槎桥均废,另从烟霞桥开始填平湖筑路至万寿山直通下角,即下角中路,路以北的湖面和原来的农田,从1958年开始逐渐改为菜地。

菱湖二路多为民宿、餐业行业,乱停乱摆现象突出 图/王锭铨

1965年,为发展水产养殖,西湖管理方在犹龙山西北截堵菱湖水源横槎水改道青年桥入东江。

到了1969年,惠阳地区精神病院(现市第二人民医院)兴建,又在犹龙山南麓破土,填菱湖筑路与广汕公路相接。

自此,菱湖与平湖互不相通,菱湖逐步蜕化成为封闭性湖泊,湖水面积亦随之缩小。

叶梦熊墓“犹龙山”

1995年版《惠州西湖新志》记载:太保山,又称犹龙山,在菱湖北,此山高68.5米,面积28公顷。太保山隔菱湖与丰山、万寿山犄角相望,山的南麓有明太子太保叶梦熊墓,不过该墓已淹没在草莽中,了无痕迹。

惠州古代名人中有 “三尚书,四御史,湖上五先生”之说,而声名最著者莫过于“三尚书”:叶梦熊、杨起元、韩日缵,叶梦熊排在首位。

据《惠州市志》(2003版)记载,叶梦熊(1531-1597年),字男兆,号龙塘,改龙潭,又号华云。明归善县万里(今属惠城区)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任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山东布政使,巡抚贵州、陕西、甘肃。因战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

叶梦熊文才武略皆通,所著甚丰,有《华云集》《太保集》《五镇奏疏》《筹边议》《战车录》《运筹决胜纲目》等。叶梦熊称病五次请辞获归后,在惠州建回龙寺。死后赐葬于菱湖畔的犹龙山,即今太保山。自明代起,叶梦熊墓成了惠州最有影响的古迹之一。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