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胸,轻松给心脏换瓣膜
2019-11-27 11:49 羊城派 原创
高龄、高危患者的福音

文/图 羊城派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人的心脏瓣膜坏了,以往只能打开胸腔应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的方法更换心脏瓣膜。能否在“不开胸”的情况下给心脏换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介绍,高龄、心肺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若通过传统开胸的方式换瓣膜,死亡风险非常高,而现在只需要在左胸打个小洞就能进行的“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简称”TAVI手术”)是这部分患者的福音。

心坏了真是件麻烦事

心脏的“阀门”为啥坏了?

吴钟凯教授介绍,人的心脏就像是一台发动机,分为四个气缸: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其中,左心室做功最多,而主动脉是心脏最重要的输出管道,与左心室相通。主动脉瓣相当于连接左心室与主动脉间的“阀门”,阀门开关不灵(即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就会导致心脏工作失常,心肌劳损,造成胸闷、气促等心功能衰竭的表现,也就是心脏瓣膜病。

是什么原因导致“阀门”失灵?吴钟凯教授解释,病因有三类:

第一类是先天性的发育不完全,有可能在儿童期发病,也可能到成年或老年后发病;

第二类是链球菌、葡萄球菌、真菌感染导致。本身瓣膜有损伤的患者,如果在种牙、矫牙、肺炎、装起搏器、皮肤破损时感染了上述细菌,就会形成赘生物,损害瓣膜导致瓣膜闭合异常;

第三类是人体的老化,正如我们身体其他组织用久了会劳损一样,随着年龄的增生,心脏瓣膜也可能因劳损而功能失灵。

瓣膜就好比“阀门”,其作用至关重要

开胸手术不是谁都能耐受

“阀门”失灵了,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换个新的瓣膜。传统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需要进行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使患者心脏停跳,医生在静止的心脏上进行手术,切开主动脉然后置换瓣膜。

这样的手术对于高龄老人,或合并有多脏器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难以耐受这样的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死亡风险高、康复时间长、花费多。有统计显示,有高危因素的病人进行传统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死亡风险高达10%。

在过去这类病人由于无法接受手术,只能靠药物维持,疗效不好且生存时间很短,有的只能存活数月(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新手术给高龄老人带来一线生机

介入心脏瓣膜手术给需要置换主动脉瓣的高危高龄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吴钟凯教授介绍,介入心脏瓣膜手术不需要开胸,一种方法是在股动脉处穿刺,将人工瓣膜输送到主动脉处释放;另一种方法是在左胸打开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洞,直接到达心尖,穿刺后在主动脉处进行瓣膜置换。整个过程都不需要建立体外循环,也就是说置换瓣膜的过程中心脏不需要停跳。

吴钟凯教授介绍,介入心脏瓣膜手术的时间比传统手术的时间短很多,从切开到缝合仅需要30分钟,从将人工瓣膜送进去完成置换只需要5-10分钟。而且病人创伤小、康复时间短,部分病人甚至可以在手术室就拔掉气管插管,从手术室出来就可以直接转入普通病房,不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

如何早期发现心脏瓣膜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未来心脏瓣膜病会越来越多,甚至有说法在100个高龄老人中有14个人瓣膜有问题,未来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有可能超越冠心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很多病人等出现症状来就医时病情往往都已经比较危重了,那么如何能早期发现瓣膜病?吴钟凯教授介绍,通过简单的听诊就能早期发现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脏会有杂音,特别是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瓣膜狭窄的病人一般也有杂音,但如果心功能过差时则有可能听不到杂音。

另外一个早期发现的方法就是量血压。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脉压差非常大(超过50,普通人的脉压差是30左右),好像孕妇一样,同时还伴有舒张压还特别低。如果舒张压低于50,脉压差高于50,则提示有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此外,老年人每年定期体检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也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脏瓣膜病。

来源|羊城派
责编|邓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