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陈佳佳 宋莉萍
11月22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历书记载:“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由于秦岭和大巴山对冷空气南下造成屏障,所以南方地区相对仍较暖和,特别是珠三角附近城市目前仍以深秋的干燥气候为主,白天最高气温可26℃,而清晨及夜晚温度偏低,日夜温差一般在10℃以上。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成杰辉主任中医师指出,此时养生调理仍以“秋冬养阴”为主旋律,可适当进补,滋养肺肾,起居劳作切勿过度耗伤。
起居:早卧晚起待日光,起床莫受凉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体气血由外向里收敛,精、气、神趋向伏藏,机体新陈代谢变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冬三月,此谓闭藏……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逆之则伤肾”。起居养生亦当顺应四时变化而养“藏”,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以助阳气闭藏、精气充养。
老年人精血易亏,小孩脏腑娇嫩,均经不起熬夜耗伤,建议早睡,于22:00前上床。年轻人虽气血充盛,但学习、加班、娱乐、聚会等活动较多,经常晚睡熬夜同样耗伤精血,损人正气,易致肾气亏虚,身体痿弱,为日后各种疾病种下病根,故也建议早睡,尽量于23:00前卧床休息。
冬季本来就是一个静养藏守的季节,有效的休息当是这个季节调养的重点。这里建议“晚起”并不等于提倡“赖床”,需以日出时间作为尺度。而素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清晨起床应当及时穿上外套保暖防寒。因为早上气温偏低,骤然受到寒冷刺激,会引起机体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饮食:温润膳食滋肺肾
小雪时节在意义上代表着冬季已然来临,但对于广东大部分地区,入冬尚早。但气候由深秋向冬季的转变逐渐明显,清晨及夜晚气温明显偏低,若有凉风冷雨猝然来袭,则寒意更是明显。同时由于降雨不多,空气湿度低,整体气候以凉爽干燥为主,膳食调养当以温暖滋润为主。
热粥、热汤等膳食佳肴由于水分充足,汤液中富含各种食材的营养物质,易于消化吸收,一般更符合“秋冬养阴”的养生要求。
平素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之人,或是容易口干咽燥、口疮粉刺、大便干结等肺胃燥热之人,一般不能耐受过度滋腻或大温大热的补品,需要通过温和平补的食疗方式进行调养。
所谓“五谷为养”,可以小米、黑米、糯米、红豆、黑豆、眉豆、玉米、燕麦等五谷为基础,取青、红、黄、白、黑五色与五脏相应,再适当加入红枣、杞子、桂圆、莲子等食材灵活搭配制成原料丰富的五谷杂粮粥,是益中气、润肺燥、滋脾肾的温润食疗佳品,最适合秋冬之交胃肠功能偏弱、容易上火等不宜大补的人群。
药膳:适当吃“苦”把肾补
肾乃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与冬气相应,因而冬季最宜养肾以固精敛阳。中医认为苦味入心,于阴阳属阴,在五行属火,因而苦味属阴火,苦味之品能使心火下济于肾水,能坚肾阴,以达到阴阳互交、水火既济的平衡状态。
苦味之品分两类,一类苦温,如红茶、杏仁等,火能生土,因而苦温之品能温脾土而具有燥湿健脾之功;一类苦寒,如绿茶、莲子芯等,能清心与小肠之燥热、邪火。
冬天阳气趋于内敛,阳旺于内,平素体格强健或辛辣肉食较多之人,可能容易出现口舌生疮、口干口渴、咽喉肿痛、心胸烦热、小便黄赤、失眠多梦等内热上火的症状,此时可适当饮用绿茶,食用柚子、西柚、慈菇、苦瓜、苦苣、莴笋等食物,有助于清热泻火、利尿润肠。
而素体手足不温、畏寒喜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之人体质偏于虚寒,则不宜过多食用此类苦寒之品,否则容易加重阳气虚衰。红茶、杏仁、芥菜、艾叶、白豆蔻、陈皮、远志等苦温之品,既能温脾燥湿又能温肾坚阴,可于茶饮、食疗当中加以搭配。
养心:品音赏乐畅情志远离抑郁
随着气候向冬季过渡,草木枯黄,景物萧瑟,万物活动趋于休止,一些人容易出现悲观消极、愁闷抑郁等负性情绪,尤以女性、性格内向或敏感型人群多见。在现代医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作“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或“冬季抑郁症”,事实上并不等同于抑郁症,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遣消极情绪,以免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的精神心理疾患。
此时适当增加户外运动,进行日光浴,参加社交或团体娱乐等活动可起到放松身体、舒畅情绪的效果。除此以外,还可通过欣赏柔美的音乐过滤情绪杂质,焕发心灵活力。
来源 | 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