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粟华英
广州素有“花城”美誉,然而城区内却少见有介绍花故事、花历史的场馆,各项花事活动如昙花一现。11月7日发布的《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9)》提出建议,建设广州花艺博物馆,提高“花城”文化影响力,让广州真正成为世界级别的“花城”。
广州花事具有雄厚的基础
广州的花事历史悠久。从清代中叶开始,广州就逐渐形成了闻名海外的迎春花市,年末“行花街”这个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广州市政府以“广州过年,花城看花”为主题向国内外宣传广州,且以各类花境装饰城市,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慕名来穗。
长期以来,广州市的花卉景观、花事活动和花卉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广州的花事文化资源遍布城区各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广州市已列入公园名录的公园有210个,总面积达3567.36公顷,在各区分布相对平均。此外,广州还有湿地公园948.66公顷,3500千米的绿道贯穿全市。
政府部门还每年定期举办种类繁多的花展,比如广州国际花卉艺术展。更让广州人有自豪的是,广州花卉生产的进步和发展积淀了花事文化。广州建城两千多年来,种花、贩花、买花、赏花成了广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构建了成熟的育种、生产、销售的花商体系。至2017年底,广州拥有花卉种植面积近2.1万公顷、花卉品种两千多个,花卉年产值50亿元,花卉贸易已居全国第一,出口额0.45亿元。
建议在适宜区域建设木棉文化园
“广州虽美誉为‘花城’,但其文化魅力得不到升华,花城的‘花品牌’不能真正征服世界。”在《关于整合提升广州市花城花事文化的政策建议》课题里,高级工程师、广州市儿童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杜红指出,广州花艺历史普及度有限,未能深入民心;广州缺乏凝炼花城品牌精华的场馆;园艺工匠日趋减少,传统工艺正在流失,花艺发展后继乏力;市民爱花种花的情结缺乏依托。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杜红提出“谋划广州花艺博物馆的建设”的建议。具体的做法包括:优化现有公园规划,建设随季候、节庆变化的“动态花艺博物馆”;选择公园绿地,建设实体的“固态花艺博物馆”;利用互联网无限延伸花艺博物馆空间;多种渠道融资建设花艺博物馆;不拘一格加强花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特别建议广州要扩大市花木棉效应。”杜红说,行业主管部门无须顾忌木棉花絮扰民而约束木棉种植。木棉花期后的广州已进入雨季,花絮飘扬对市民的影响会随春雨消逝。而木棉花期为2-3月,正值“广州过年,花城看花”阶段,建议在适宜的区域建设木棉文化园。公园要比其他行业更能直观地宣传木棉文化品牌,让木棉精神借远方来客对外传播。(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