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深调研”报道获网友赞好
2019-08-28 23:44 羊城派 原创
报道推出后,也引发了不少人对医患关系的重新思考: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医生放心,让患者安心?

文/图 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8月27日起,羊城晚报推出“大医精诚深调研”专栏,连续两天深度报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个学科的20多位教授接力9小时,为一名下腔静脉肿瘤患者老李成功切除巨大肿瘤的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许多读者纷纷为广东医生的精湛医术和无私大爱点赞的同时,也为羊城晚报的正能量报道“点赞”。

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点赞”

20多位教授接力9小时,冒着巨大风险,凭着精湛的技术,靠着默契的配合,成功完成了这例高难度手术,让老李平安地活了下来。

20多位顶级专家接力为老李做手术

网友们纷纷对医生的精湛技术表达崇高的敬意,也被他们拼尽全力救治患者的精神所感动。

网友“雪莲”:“看了这篇文章,我激动得难以平静,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点赞!”

网友“自由飞翔”:“教授们用高超的技术和责任挽救了一条站在悬崖的生命!医护人员辛苦了,感谢你们为患者带来福音。”

网友“孩他爹”:“老李很不幸,得了恶性肿瘤;但老李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很有责任心的医生。为这群负责任的医生点赞!”网友“敏子”表示:“虽然不认识病人老李,却为医生们联手为患者尽心尽力的救治精神深深感动!为教授们点赞!爱你们,亲爱的医生!”

网友“winwin”:“伟大的医务工作者,希望有更多像你们这样医术精湛的医生,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

“Janmy”说,她是中山一院的一名患者,读完报道后十分感动:“太厉害了!我现在也在这个医院治疗。因为信任,所以选择。坚信可以治好。”

老李苏醒后向医生竖起大拇指

医者仁心,终生不忘救治之恩

救治老李的强大团队是广东近28万名医生的缩影。还有许多坚守在岗位的好医生们,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无私大爱,守护着无数人的健康。

有网友在留言中分享了自己遇到的好医生的故事,他们为更多仁心仁术的广东医生点赞。

网友“冰激凌”:“今年7月份,我先生在中山一院做了心脏手术,现在恢复得很好。感谢心外科王治平教授以及所带领的医护团队,是你们给了我先生强大的心脏,给了我们一家人幸福生活的保障!感谢你们,不仅艺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想起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一直无法忘怀,感动至今!”

网友“罗雲”:“感谢8月19日急诊外科的汪医生抢救了我的右手大拇指。两个小时的缝合手术,保全了我的右手、生活、家庭。”

网友“arlene”:“在我儿子左大腿骨折,疑似骨肿瘤时,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了我们,夜班急诊医生紧急联系骨科医生、外科医生会诊,收治入院,之后由尹军强教授主刀手术,手术非常顺利,孩子恢复得很好。医者仁心,终生不忘望你们的救治之恩。” 

“这些的报道真是应该多一些” 

也有读者为本报连续推出“大医精诚深调研”栏目的报道点赞:

网友“hansyy”:“正能量报道,让我们看到了媒体的力量,看到了医院的温度,看到了医者的光芒,也看到了时代的力量。”

网友“琦”:“我们现在很需要这样正能量的报道。”

网友“Max”:“这样的报道真是应该多一些!谢谢正能量的羊城晚报。”

网友“Carrie仔”:“20多位顶级专家齐力救治老李的情景,如同电影画面一样闪现,这是一个讲述使命担当,讲述医者大爱的故事。”

网友“亮亮”:“媒体深度挖掘医者仁心的背后故事,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这群不平凡的人,点赞!”

一位读者向记者发来短信,为报道点赞。她说:“久违的好报道!我连续读了两遍,事迹动人,真解渴!

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彼此理解和信任

羊城晚报“大医精诚深调研”栏目的报道推出后,引发了不少人对医患关系的重新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医生放心,让患者安心?28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老李术后恢复得很好

——相互理解,会增进彼此信任 

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深有感触。在她看来,全社会都应该由尊医重卫的意识,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需要医生和患者互相理解和信任。

“其实,社会再怎么尊重医生都不为过,可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医生这个行业,这些年来,我们也在努力,让医生更加理解患者,用温暖照亮患者。”骆腾坦言,医疗救治的成功,不仅基于医护人员的精湛技术和齐心协力,也基于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信任。

在她看来,医患之间相互理解,会增加彼此的信任度。“其实病人的点滴,医生是记在心里的;医生的一言一行,病人也看在眼里。”

从患者的角度,应当相信医学,信任医生;从医院的角度,除了要提升医疗水平外,应当多做科普,用老百姓看得到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复杂的疾病,了解医学。

——换位思考,消除内心顾虑

中山一院院长助理、质量评价管理处处长陈虹说,至如今,医学依然是在不停地探索未知,尽管在治疗中会遵循规范、指南,但因为每一个病人都存在个体差异,就会导致救治过程中出现不同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给医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解决问题,大吵大闹解决不了问题。”

她表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认为,花了钱治疗,就必须有一个好结果。可任何手术都存在并发症的风险,过高的期望值会加剧患者的犹豫和对医生的不信任。

她认为,医患沟通非常重要。应当通过不同层次的沟通,让患者和家属更清楚地了解病情,理解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让患者真切感受到,医生和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为了把病治好,从而消除他们的顾虑,同时也给予医生更多的信任。

她还指出,医生应当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多替患者着想。

——让医生心无旁骛地救治患者

中山一院医务处处长刘秋生则坦言,目前紧张的医疗资源与老百姓的需求是有差距的,“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是超负荷工作的,他们看门诊时,连喝水和上厕所都没有时间,就是为了能为更多的病人看诊。”

他认为,政府、社会应当给予医务人员更宽松的氛围,不能因为个别案例而对整个医务人员群体进行否定,不要让他们在救治病人的时候有太多顾虑。

“让医生能心无旁骛地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心无旁骛地救治患者,最终的受益者将是广大患者。”

刘秋生建议,在医学教育中增加人文关怀的课程,“目前医学教育中有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但这些都是选修课,应当让医学生一开始就有人文医学的意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