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保护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实力,光明书写文化建设新篇章
2019-08-01 19:48 羊城派 原创
未来,光明区将让市民在了解这座城市的同时,更加热爱光明,共同守护光明记忆

文/图 羊城派记者 于木子 赖飞扬 李珊

“街两边是广式骑楼,商铺林立,以前每逢二五八趁圩(赶集),这里可热闹了!当时有多个老字号,卖着公明烧鹅、下村烧猪等地方特色食品。”

提起深圳公明圩,公明人的印象如此鲜明:“站在街头,一路车水马龙,望着一如记忆中的商铺和满目琳琅的中秋商品,仿佛又回到了儿时,被妈妈牵着手徜徉其中,看花了眼。”

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变化的深圳,有个地方依然本土文化浓郁。这里屹立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有着自己的传说,人们会在节日庆典舞麒麟,吃传统美食……这里就是地处深圳北部的光明区。

光明的科技园区。王建新 摄

近年来,随着深圳城市化加速提速,光明区也进入了大开发大建设关键时期。“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新建设的建筑、道路等正在急速改变着城区整体面貌。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老建筑、老街巷、老的传统文化等如何延续成为重要挑战。一面是传承的困境,一面是创新的需求。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深圳光明区委区政府从挖掘本土传统特色文化着手,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搭建文艺人才聚集地,结合光明实际推动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着眼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发展,以如椽巨笔书写光明区文化建设新篇章。

A 记忆·传承·发展
本土传统文化别具特色

“好!唱得太好啦!仙姑是我们的骄傲!”这是一场粤剧盛宴,公明原创粤剧《陈仙姑》在光明李松蓢和薯田埔社区巡演时受到观众热捧。

粤剧《陈仙姑的故事》。梁锡佳提供

关于陈仙姑的故事,在公明上村几乎家喻户晓。陈仙姑原名陈端和,生于咸丰年间的公明水贝村。传说当时的大沘河一带缺医少药,乡亲们有疾病而苦于无处求医。

陈端和为了寻找治病良方,不辞劳苦走访了东莞、增城、新安等地方,整理了许多药方。

传说当时的大沘河有一河神叫“二河神”,每年春夏季节便兴风作浪,陈端和为了惩治二河神,她升天成仙后向天官诉说了二河神作恶多端,请求天官给予惩治。

于是,天官把二河神打入地狱并封陈端和为大沘河河神,从此陈端和改称为陈仙姑。

陈仙姑在本地人心中是个善良仙姑,她舍己为人、扶贫济世的精神代代相传,影响深远。为了纪念这位仙人,后人在上村社区内建了“陈仙姑祠”,表达对陈仙姑的追念和怀想。

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有族人到陈仙姑祠上香拜祭,重要节日如过年、中秋、重阳,人更多。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莫过于农历正月二十三的“仙姑诞”,门庭若市,人声鼎沸,舞狮打鼓,相当热闹。

陈仙姑传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2008年,“陈仙姑的故事”被列入深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公明老墟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是当时公明地区的有识之士为了平息宗族纠纷、稳定社会和维护正常的商品交换秩序而建立的一个新集市。

墟市街道南北走向布置,长约300米,建筑规划设计是照香港元朗格局设计建设,由两排二至三层楼的骑楼式商铺建筑隔街相向组成,街道宽30米,具有浓厚的南洋式欧陆风情。该墟市是深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陈仙姑故事、公明老墟、醒狮、玉律舞麒麟……本土地地道道的传统文化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居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送文艺”兼“种文化”

濑粉,碌堆窝,烧金猪,这些传统美食对于老光明人来说并不陌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真正能做出正宗口味的人越来越少了,一些美食也慢慢变成了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渐行渐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怎么去传承?

在光明区组织下,楼村小学的学生们来到楼村村委会,和老楼村居民一起制作传统美食“碌堆窝”。糯米粉制成的白面皮,里面包裹上磨成细细粉末的花生或绿豆泥,慢慢团成团,就成了碌堆窝的雏形。

说起这碌堆窝的外形,竟是和早前多生贵子的传统观念有关。“逢年过节就会做这些。”陈女士是一名老楼村居民,已经72岁的她,十多岁开始就跟长辈们学会了做碌堆窝,如今也成了家族里的行家里手,每当老村里迎来重大节气,都要由她们几位资深高手,带领晚辈们制作碌堆窝。

制作完成的碌堆窝,放到热油锅中炸到外表金黄,就可以上桌了,油炸的香味伴随着清甜的馅料,吃上一口,令人回味无穷。

如今,碌堆窝和烧金猪已经被光明区列入重要非遗线索,而居民们手工制作的濑粉已被评为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仙姑的故事》作为深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具备了民间故事的传承价值,为了让陈仙姑的故事不断融入时代特色,光明区将《陈仙姑的故事》编成剧本,搬上粤剧舞台。

由此既能让居民们近距离欣赏表演,传播粤剧文化,同时有关陈仙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崇高美德也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家门口看演出真开心

公明文体中心陈昌云老师回忆:“我们一直想编一个属于本地人的粤剧,《陈仙姑的故事》是深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她又是大家心目中最敬爱的神仙,是创作素材的不二之选。于是,我们在2009年成立了《陈仙姑》粤剧编剧组,花了3个月的时间,把剧本完成。”

台上的演员们都是公明曲艺协会的会员,这场“自己人的粤剧”剧情跌宕,引人入胜,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深受市民欢迎。

以保护促传承,以传承促发展

1978年,国家把4300多位越南归侨安排到光明农场,以至于光明农场是深圳市辖区唯一的华侨农场,也是深圳市安置归侨最集中的地区,归侨侨眷与原住民、招调来光明的职工及家属三大群体共同构成了光明这个大家庭。

因此,光明农场便成为有着不同身份、因不同原因、怀着不同目的的人聚集的热土。这里产业越来越丰富,环境越来越优美,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好。如今回忆起这段时光,他们充满了怀念与自豪。

今年,《寻找光明记忆:农场往事》一书正式出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光明农场的原貌,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艰辛历程。

光明区多年来坚持开展“寻找光明记忆”活动,通过寻根探源,挖掘、传承和保护区域内的历史文化积淀,影响深远。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近年来寻访、收集、整理光明本土历史文化资料,开展寻访活动并采访口述者,收集了大量光明地方文化特色文献和图片资料。

此举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大力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着力提升光明文化软实力,让市民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获得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孩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这里,非遗传承保护形式多种多样:开启首批非遗名录申报工作,并组织申报培训会、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努力做好第一批非遗名录申报;

“万家灯火闹元宵”文化庙会开展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猜灯谜、“DIY创意灯笼”比赛、皮影戏、舞麒麟等一系列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3000多名市民群众共度欢乐元宵节;

端午节期间举行“太清杯”粽艺大赛——2019年光明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20组家庭参与传统包粽子比赛,体验端午传统,活动进行网络直播,吸引千余名群众一同围观。

“光明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和文化传统。我们组织开展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为的是以多样的形式保存文化,留住我们的城市记忆。”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光明区将继续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品牌活动,让市民在了解这座城市的同时,更加热爱光明,共同守护光明记忆。

B 现代·浸润·打造
满足市民主动的文化追求

“街边的自助图书机有几百本书,可以供我们自助借阅,非常方便,不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限制了。”提起发生在身边的“小变化”,生活在碧眼社区的黄女士不住点赞。

“参加瑜伽、书法、插画培训原本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没想到现在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福利了。”家住马田街道的魏女士也感叹,社会发展让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惠民政策又让百姓既省钱又省心。

最近激情开唱的光明区第五届“小草音乐节”,让5万余名观众在狂欢中,享受了一场火爆非常的视听盛宴。

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城市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光明区已建成“1个总馆+24个基层分馆+51个24小时书香亭”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全区图书总量达72.65万册,进馆读者达77万人次。

光明区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也初具规模,新增了光明区传麒山文化馆分馆,还在长圳、玉律等7个社区设立“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示范点,共开展公益培训350次,服务群众1.12万人次;举办展演活动27场,服务群众1.4万人次。

如今,光明区十分钟文化圈初步形成,光明居民的文化生活生动多彩:以草根音乐人才为表演主体的“小草音乐节”、以绘本阅读分享为主导的“小奶牛故事绘”、内容涉及文学、历史、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光明大讲堂”、涵盖舞蹈类、音乐类、表演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光明梦想秀”……

光明区“文化惠民”实现常态式供给,文化活动颇具特色,已经形成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的文化氛围。

而除了这些“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光明区也在不断打造具有更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文体活动。其中,ITF深圳国际元老网球巡回赛每年都有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选手参赛,已经成为中国区唯一的国际网球黄金二级联赛;

落户光明区的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短片节,每年约有115个国家和地区短片参赛,主竞赛单元参展参赛短片数量已累计超过两万余部。

搭建文艺人才集聚高地

在光明区,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作协会员57人、摄协会员100人、书协会员117人、美协会员54人、音协会员103人、舞协会员58人;明月合唱团、“永和书社”、“青藤画社”、中老年舞蹈队、少儿合唱团、智扬民乐团等馆办专业队伍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为了规范文艺社团发展,引领正能量导向,加强文艺社团责任感、使命感,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光明区定期组织召开文艺社团联席会议,与各文艺协会主席交流文艺社团发展,共同商定活动和协会发展计划。

为了搭建好平台,展示文艺作品,光明区创办了《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出版了第十三卷《蓝色是种激情》、第十四卷《唯有山水话永恒》,发表文学作品28篇(首)。

举办全区性的文艺展览3场,分别为“光明区2018年度摄影作品展”“光明区2019年迎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与时俱进影像光明——2019第三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光明区平行展”,共展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330幅。

现在,光明的文艺精品捷报频传:在深圳市第十五届来深青工文体节中获得1个金奖、3个银奖、5个铜奖及6个优秀奖;作协远人创作的小说《秋盆河》在国家级杂志《中国作家》发表,远人成为在该期刊发表长篇小说的第一个深圳“70后”作家;

美协邱启俊的《山居回忆》入展2019年深圳青年美术作品展;书协刘芳文的《咏麻姑山诗》入展麻姑山全国颜体书法大展;摄协曾志坚的《出水蛟龙》荣获“香港第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新闻及纪实摄影系列”百佳奖;“星阅光明剧组”荣获2019年绘本剧嘉年华(深圳·福田)之绘本剧展演最高奖项“年度大剧”。

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实力

光明区坚持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导向,全力打造深圳北部文体高地,大力提升城区文化凝聚力,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用文化的力量托举着“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宏伟目标实现。

预计明年完工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将是光明区首个大型综合文化场馆。该项目位于光明凤凰城创投路,总建设用地为3787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30000平方米,包含演艺中心、美术馆、图书馆和城市规划展馆四大功能分区,将集艺术气息和文化气息于一体,拥有一系列全新体验空间。

总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的深圳书城光明城位于光明中心区中央公园以南、光辉大道以北,属于大型文化服务综合体,同时配套建设有数字书城平台、文化创意园与少年宫,建成后将成为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服务新高地。

目前,光明区已经建成两个群众体育中心,即光明区群众体育中心和光明区红花山体育中心。

未来,深圳国际青少年足球中心(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也将在光明建成。该项目位于光明区公明街道,占地面积196816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5000个座位的专业足球场、3000个座位的室内足球综合馆、运动员教学综合区和足球训练场等。

足球基地的建设将对光明区乃至深圳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极大带动作用。

C 文创·产业·高地
文创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光明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光明区时间谷(钟表产业集聚基地)是深圳市首批六大传统产业集聚基地之一,集聚了飞亚达、依波表等100多家钟表上下游企业,并成为第十五届文博会分会场;

光明内衣产业集聚基地则成为集技术研发、规模生产、产品展销、物流配送、专业人才培训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光明红木文化小镇则是拥有岭南传统文化、名贵珍稀树种和休闲娱乐设施等元素的特色旅游小镇,每逢节假日吸引了大批深圳市民前来参观游览、购物消费。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光明区自行车文化产业园成长起来的明星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厂家之一,年产整车能力超过1000万辆,拥有占地12万平方米的自行车训练基地。

为全面、及时、准确跟踪掌握区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其发展规模、结构、效益、速度等基本状况,光明区开展了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文化产业企业名录共计1313家;落实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667.48万元。

一年一度的文博会也拉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民间博物馆、“VR+广电”等新型业态涌现,红木小镇特色文化街区初步成形,区域文创高地雏形展现。

打造区域性文体高地

在光明小镇体验中心,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光明小镇建设遵循“生态优先、集约开发、景观先导”三大原则,依托周边公明水库及光明森林公园等绝佳生态资源,探索“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样本,打造集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运动生活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产业。

光明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光明科学城将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超常规布局多类型、多层次、相互协作支撑的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强有力支撑。随着光明科学城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光明区正在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期。

而光明乘势而为,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崭新定位。

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也暴露出光明区的弱势:全区人均文体设施面积与全市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由此,光明决定在中心区建设区域性文体高地。

光明中心区作为光明科学城国际化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区,未来将打造成为深圳北部中心“心脏”,突出科技、商务、政务、文化、社交等功能融合,依托中央公园规划建设,重点打造一批立体城市项目,打造多元融合的中央活力区和城市新中心,将大大提升光明的文化水平。(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