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7月12日电 “现在工人‘三班倒’,原来的产品也砍掉了不少,给垃圾桶的订单‘让路’,其中七成订单来自上海。”在浙江台州路桥区航星塑料模具厂,常务副总经理唐传余步履匆匆。
凌晨到深夜,一些厂区的门口总是排着大货车,急切等待发货的买主甚至等不及产品入仓库。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后,来自上海等地的分类垃圾桶订单,迅速涌入中国塑料制品的重要产地台州。
事实上,从年初开始,上海的很多小区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唐传余接到的上海订单就开始明显放量。同属台州地区的黄岩区华庭智能家居工程有限公司,原来每天生产200个分类垃圾桶,现在已经增长到日产1万个左右,增长了约50倍。
某电商平台统计显示,近一个月来,约3000家台州日化企业受益于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线上买家增长近一倍,企业销量同比增长超过45%。
对塑料制品企业来说,未来一个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垃圾分类”引向深入,订单量仍然乐观。何况,未来还有潜力同样巨大的农村市场。
然而,快速涌入的订单让既有产能应接不暇。“首当其冲的是人手紧缺,无法匹配工作需要。”唐传余说。
此外,仓储场地不足也是个普遍难题。台州黄岩区经信科技局办公室杭璐说,由于大批量生产的垃圾桶占地面积比较大,仓储用地比较紧张。
要解决突然加剧的这些要素制约,台州市塑料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陈嘉增认为,机器自动化生产将成为必然趋势,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是一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良机。(王俊禄 陈曦)
来源 | 新华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