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界的黄金组合!上海式动员+广州式服务,掂!
2019-07-10 10:00 羊城派 原创
@其他城市,请将两个先行者的经验加以糅合

本期神探 羊城派记者 梁怿韬 何晶

看过前两集的神探,各位小伙伴会知道,上海当下因为很多垃圾投放点都设了分类志愿者,居民投放垃圾前都被问一句“你是什么垃圾”,所以分类投放准确率高很多。

不少小伙伴说,想看看没有志愿者管的垃圾桶,是不是也能分类整齐?神探特地留意了一下,在南京路有一些路边的垃圾桶,因为丢垃圾的人太多,所以几乎没有空间分类。

而一些没有安排志愿者值守的垃圾桶也会出现分类不清的情况,神探把上海和广州无人值守垃圾桶,管理不够精细的垃圾桶问题,向两边相关部门反应了,两地管理者都作了回应:

“通过执法,我们也在跟管理部门沟通调整垃圾分类管理手段。”上海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透露,垃圾分类问题更多还是出在管理上,如地铁内该不该设湿垃圾桶的问题。

目前上海城管执法部门正根据日常执法时行政处罚和整改通知开出数据,与地铁及绿化市容管理单位进行协调,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如果存在较多违法投放问题,我们会先行整改。”上海地铁一名环卫保洁负责人告诉神探,主要做法是看到有错投进可回收物和干垃圾桶的湿垃圾,便马上分拣出来。如遇到丢弃垃圾太多导致垃圾桶“爆仓”,他们也会马上清理,避免乘客看到里面有错投的垃圾也跟着投错而形成“破窗效应”。垃圾桶内垃圾量超过整个桶容量1/3时,车站保洁人员就要过去清理。

“每个人都要对垃圾分类负责。”对于居民不分类投放垃圾,基层环卫部门也混合收运的问题,广州城管相关人员告诉神探,这种情况双方都有责任。从管理方适应市民角度,其建议基层环卫部门先将混投垃圾处理好,如尽快收运或者分拣,避免更多人不分类投放垃圾。

一轮上海垃圾分类游,神探的感觉是,尽管目前不少社区仍需要人盯桶监督,但通过不到一年密集宣传动员,即让大部分上海市民知晓并参与垃圾分类,上海式的垃圾分类动员值得被住建部要求推行分类的46座城市学习。

当然,推行垃圾分类多年、经常接待兄弟城市前来学习的广州也有很多可贵经验。

7月9日,神探从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道获悉,该街道目前依然收到不少兄弟城市过来学习交流的请求。今年5月,西村便接待了兄弟城市的调研,前来调研的不是别人,正是目前开足马力垃圾分类的上海。

“上海客人看中广州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服务经验,所以来西村调研。”广州市城市废弃物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委员、西村街道垃圾分类促进中心负责人杨静山告诉神探,西村在今年5月,曾接待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尽管上海目前在社区干湿分类方面比广州做得好,但广州在低值可回收物方面比上海有优势。自2018年7月1日实施《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来,广州过去一年平均每天实现分类回收资源7550吨。

“能够回收那么多可回收物,源于顶层设计。”杨静山表示,由于低值可回收物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广州通过出台补贴措施吸引回收企业将低值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西村街道通过垃圾分类促进中心,收集并统计辖区内各种单位所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从中选取具有可回收价值的垃圾,并动员产生垃圾单位将可回收物分出来,同时嫁接收购低值可回收物买家资源,以此获得减量。上海客人来广州调研,其中一项便是想了解广州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处理上的经验。

“通过密集的宣传动员让短时间内不少人学会干湿分类,这是上海垃圾分类的经验;通过加强服务让有价值的东西被回收,这是广州垃圾分类经验。”杨静山认为,上海式动员加广州式服务,两者的经验既能让市民短时间内学会干湿分类,也让有价值的东西不会变成垃圾被丢掉。在叠加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顶层设计后,会是一个好的垃圾分类经验组合,可供其他需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城市学习。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