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彭启有 陈亮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不正是数万建设者初心逐梦、勇担使命的奋斗历程吗?”7月1日上午,在广州珠岛会堂, 重温去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时的讲话,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心潮澎湃,感慨万分。
1日上午,广东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广州隆重举行,两鬓斑白的苏权科第一个出场,为1400多名听众讲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故事——《用奋斗架起中国脊梁》。
“作为一名桥梁人,建设世界一流桥梁一直是我的梦想。”苏权科说。
苏权科与港珠澳大桥,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已经有桥梁界前辈提出在伶仃洋建桥。那时我大学毕业刚到广东工作,就梦想有朝一日能参与这样的世纪工程。”
2003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启动筹建之后,苏权科被任命为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技术负责人,后来担任总工程师,在伶仃洋一干就是15年。
“在伶仃洋上,我更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就是从这里打进来的。在这里建桥,一定要建一座国际一流的桥,一座给中国人争气的桥!这就是我们桥梁人的初心和使命。”
这是中国人的志气。掌声响起。
苏权科说,港珠澳大桥承载着几代桥梁人的梦想,要梦想成真,每一项前期工作都要扎实。“5000多个日夜,团队成员拍过桌子,也红过脸。因为,我不想留遗憾! ”
国之重器来不得半点马虎。沉管安装过程,苏权科记忆犹新。
安装前,他们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沉管构件,每个长达180米,重达8万吨。但要把这些大家伙从岛上拉到深海精准安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安装第1节时,计划26小时,但花了96个小时,现场所有人四天四夜没合眼。安装第15节时更是坎坷,期间经历了两次基槽异常回淤。“我们三次出海,两次返航。第二次返航时,一船男子汉都默不做声,泪流满面。”
全场听众都默不作声。
“2015年3月24日,我们第三次踏浪出征,终于在40多米深的海底成功实现对接。”听众松了一口气。
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安装,全球瞩目。
“世界综合吊装能力最大起重船‘振华30’,吊起6000吨重的‘巨无霸’接头,在28米深的海下安装合龙,全场顿时一片欢呼。但我们却还在焦急地等待最后的偏差测量结果。”
“数据报来了,偏差15厘米!”苏权科说,15厘米的偏差,对于海中水密工程算是成功了,现场不少专家都觉得可以接受,并提醒返工风险极大。
“我们不想让这个超级工程留下任何遗憾,决定‘返工’。”
5月4日晚8时43分,大桥建设者经过34小时惊险奋战,成功将线形偏差从15厘米缩小到0.8至2.5毫米之间!
“就是因为不凑合,我们才能在国际上树标杆!”
这是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精神。全场掌声如雷。
“正是无数中华儿女拼着命建成了这座给中国人争气的桥,在世界面前挺起中国的脊梁。”
这是中国人的骨气。又是如雷掌声。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超级跨海工程建设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这是中国人的自信。1400多人的掌声,经久不息。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江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