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小编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规划有48条有轨电车线路,涵盖除了越秀区之外的全市10区。
其中,黄埔区、增城区是有轨电车建设的大区,两区共规划有轨电车线路23条,占了全市线路的近二分之一。
下面一起来看看各区有轨电车线路规划情况:
黄埔区:12条有轨电车
日前,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PPP项目刚公布中标结果,由中铁二十五局、广州地铁、广州有轨电车、中铁建设共同中标。
公告显示,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香雪-南岗)大致为南北走向,线路全长14.4公里,设19个车站,起于香雪、终于南岗,分别衔接地铁6号线、13号线。
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开工,2022年建成通车,通车初期与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贯通运营。
此外,黄埔目前在建有轨电车1号线,根据开发区政府的部署,其中永顺大道段将力争在今年国庆节前进行车辆运行实验(不等于试运营)。
根据规划,黄埔计划建设12条有轨电车,其中的有轨电车12号线也于日前曝光:线路大致为西东走向,起于大学城,止于黄埔军校,全线设站10座。
以下是黄埔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图,由于规划中的大部分线路属于远景规划,走向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该图仅供参考。
增城区:11条有轨电车
据公开报道,增城区交通局已开展《增城区新型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研究》,共规划11条线路,全区线路总长130.1km,拟设站172座,分为:
●新塘片区(以广州东部枢纽(新塘站)为中心,构建加密新塘片区轨道交通服务的放射状云巴骨架网络,规划5条线,共54.6km);
●荔城石滩片区(以增城广场枢纽为中心构建荔城片区“一环四射”云巴骨架网络,规划4条线,共55.8km);
●朱村-中新片区(科技城)(与轨道交通21号线、27号线形成环形轨道网络,实现片区的快速联系,规划2条线,共19.7km)。
其中,增城区新型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已经进行了环评公示,相信距离开建已不远。
南沙区:6条有轨电车
2015年时,南沙曾披露过6条总长度130多公里的有轨电车线路方案,线路总里程长137.6公里,计划设置115个车站,覆盖南沙新区四大城市功能组团区内。
天河:1条有轨
天河区规划有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临江大道-鱼珠线。
该线路将与黄埔共用一条线路,是目前公布的唯一一条“跨区”有轨电车线路。
花都:2条有轨电车
根据花都区政府通过的花都中轴线CBD控规方案,花都CBD将兴建HD1和HD4两条有轨电车线路,并与公交站首末站或停靠站进行衔接。
海珠区:2条有轨电车
广州目前唯一一条已开通的有轨电车,就在海珠区,广州塔-万胜围有轨电车。
根据规划,海珠区规划有海珠环岛线,而目前运营的广州塔-万胜围段,只是其中的一小段。
环岛线全线设站38座,途经大元帅府、中大码头、广州塔、会展中心、黄埔古港、小洲村、太古仓等地,串联海珠区沿江各人文、生态、会展、旅游景点,是海珠未来建设的重头戏。
除了环岛线,还专门规划了一条琶洲创新区加密线。
琶洲加密线将绕行驻有阿里、腾讯等大型企业的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内主要道路一周,连通琶洲新型CBD核心区,下图↓
荔湾区:3条有轨电车
荔湾区,规划有3条有轨电车,分别为:
广钢线:起于鹤洞东,止于花地湾;
DH13:起于龙溪,止于沙涌,开通时间待定;
DH22:起于石围塘,止于东沙,开通时间待定;
其中,广钢线一期于2015年提出规划,并于2016年启动前期研究招标工作,不过,截至2019年3月,该项目仍未正式立项。
究其原因,是因为有轨电车广钢线存在与广钢地区的快捷路、广钢公园、广钢旧货运铁路的同步规划建设、用地征拆、资金筹措模式等问题,需进一步协调和落实,线路方案仍在研究论证和稳定过程中,以上问题解决后该项目才具备立项条件。
番禺区:7条有轨电车
根据2015年广州有轨电车公司发布的《海珠区、番禺区、南沙区、新黄埔区、荔湾区近期有轨电车线路前期策划项目比选文件》,番禺区规划有7条有轨电车线路,总计长度约为133.1公里。
重点研究沙湾线,线路起始于地铁南浦站,经市广路向南绕过祈福新村东部,终止于沙湾古镇,线路全长约20.2公里。
此外,在2018年11月通过的《番禺区洛溪岛城市设计及沙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提到建议在洛溪岛增加横向有轨电车,下图↓
白云区:1条有轨电车
根据2018年11月发布的《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园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征询意见公示,黄金围产业园,将预留1条远期新型有轨电车线路——白云湖有轨电车线。
从化区:3条有轨电车
根据此前公开报道,从化区规划有“一环两射”三条有轨电车线路,连接街口、鳌头、江埔等地,线路都跟地铁车站(14号线)衔接,其中:
一条环线:指的是“河滨路—规划路”组团干线,起终点为街口—江埔—街口,全长18.3km,设计16个站点。两条放射走廊分别为:“城鳌大道—从城大道—东城路”和“从城大道—新城中路—温泉新城规划路”。
看到未来广州还要建设那么多有轨电车线路,你期待吗?
来源 | 广州房产
责编 | 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