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符畅 付怡
图/羊城派记者 周巍
5月16日,备受瞩目的广州亚洲美食节终于开!幕!啦!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早在一周前,羊城派就放出消息,将有重磅嘉宾来穗,来美食节感受“食在广州”的魅力,开启一段“逛吃逛吃”之旅。
嘉宾们都有谁?他们来自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各成员单位,都是文化、美食版块的知名媒体人。在羊城晚报社联合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回味无穷‘品’羊 城”活动中,他们将逐一探访越秀、天河、荔湾等地的美食与文化。
今天,这些晚报大咖参观了羊城创意产业园,感受了广州亚洲美食节开幕式,还享受了“品鉴花城·广府家宴”广州城市欢迎晚宴和“我们的亚洲·我们的城”开幕式文化文艺展演。他们的“初体验”如何?
罗琼:
期待深入了解广州饮食文化和岭南文化
“广州亚洲美食节以美食为媒介,城市为舞台,来与亚洲文明对话,扩大了亚洲各国各方面交流,实现合作共融,也将发掘、释放出广州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的新活力。”南宁晚报社编委、总编室主任罗琼向记者说道。
身为广西人,在她看来,广西和广东地缘相近,相互交流较多,因此饮食文化也有相似、相融之处。而广式经典美食也深深吸引着她,“高铁开通后,南宁到广州只需3个多小时。我和朋友偶尔还会专程过来喝喝早茶。”她说。
她表示,对接下来的羊城美食之旅充满期待,“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以前来旅游或出差都比较匆忙,很难细致了解广府美食和文化。这次通过实地走访和品尝,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广州的饮食文化、岭南文化。”
另外,罗琼对上午羊城创意产业园的参观之旅印象深刻。她提到,羊城晚报在文化产业、新媒体等领域进行了有益尝试,并且取得成功,对其他报业集团来说是一种借鉴。
“我收获很大。”她说。
孔小芳:
“吃货胃”被南越古法烧豚骨折服
自称“吃货”的扬子晚报旅游周刊主编孔小芳,一天“逛吃”下来,对广府家宴赞不绝口。
虽然是江苏人,但她独爱粤菜。“我平时就喜欢到处搜罗好吃的,尤其喜欢吃广州早茶,排骨、凤爪、肠粉都是心头好。今天的几道佳肴里,我最喜欢南越古法烧豚骨。入口甜而不腻,肉腌制过但很紧实,油的香味和甜味融合起来,非常舒爽。我一共吃了六七块呢。”
对于晚上的演出,孔小芳也表示,《粤韵岭南》《老广的味道》等节目,融入了各种岭南文化元素,同时又通过现代方式表达处理,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比如粤剧中的粤语,很有韵味,听起来特有质感。这场晚会的整体质量都很高。”她说。
而对于接下来的行程,她最期待的是明天下午的羊城“范”局,因为“美食吃的时候是一种享受,通过深入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播。”
李杨:
拾回30多年前的广州记忆
在同行小伙伴眼里,成都晚报·成都发布首席编辑李杨是一位“美食专家”。原来,他做了3年多美食专刊编辑,身为成都人,平时接触八大菜系中川菜的机会也较多。“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配套活动之一的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期间,我们部门也专门做了策划,向传统川菜致敬。”他分享道。
那么,这样一个“资深吃货”,会对广州美食作何评价?他认为,今天晚宴上的每道佳肴都能体现粤菜特点,做得很有创意。
“粤菜清淡,但海鲜的处理总能比其他地方更有滋味。以南越古法烧豚骨和花园玻璃脆皮鸡这两道菜为例,其实中国到处都有烧腊,但只有广东的烧腊香料配方处理得很科学合理。另外,广东人爱喝汤,今天的冬瓜盅也很不错,火候正好,有菇、有肉、有海鲜,还有冬瓜的清新,各种食材搭配,既好看,吃起来又舒服。”李杨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而对于广州这座城市,李杨算得上见证了它的变化。1985年,李杨因出差第一次来到广州,如今30多年过去,他感觉到广州“高楼大厦多了,道路也宽敞了”,巧合的是,当年他曾来过花园酒店参观,而此次美食节的开幕式正巧是在花园酒店举行。
“今天走进花园酒店,发现和原来的装饰基本一样,感觉很亲切。”他说。更令他深有感触的是,晚上的开幕式文艺展演上,歌唱艺术家们回顾了一首邓丽君的老歌,而这首歌,恰好也是他当年来广州时听过的,他到现在,还能清晰地唱出歌词。
“歌声响起,当时的情景就浮上眼前,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他说。平时喜爱鲜花的他,来到“花城”广州,还专门去了趟烈士陵园,第一次见到了红色的鸡蛋花和杜英树的花,他很开心地表示,不虚此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总统筹|胡泉
统筹|赵仲炜 林洁 李艳文
执行|罗仕 蔡玥
来源|羊城派
责编|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