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国颂
1月9日,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小彬带着各部门负责人,与十多家媒体记者见面。在这次“周末见面”上,《珠海高新区建设未来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揭开面纱。
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以高新区后环片区为启动区,打造珠海未来科技城。选择“周末见面”,当地干部认为,“产业第一”靠的是人才,打造人才高地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据悉,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以及“一揽子”配套政策,将为珠海未来科技城建设积蓄势能。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青年人才新家园
按照规划,珠海未来科技城着力发展未来科技、集聚未来产业、建设未来城市,打造富有湾区特色、独具特区品质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建设未来科技城,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需要人才、欢迎人才。”王小彬介绍,《行动计划》聚焦人才“来、居、业、学、乐、留”等六大行动36项具体任务,致力于为青年人才提供高效、精准、优质的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服务。
“来无忧”行动聚焦青年人才吸引力,让人才“汇聚”高新。为来珠海高新区求职的毕业大学生和未就业青年提供7天内免费就餐、免费住宿,打造“暖心第一站”;“居无忧”行动聚焦解决青年人才关心关注的住房问题。推出最高600万元住房补贴、80万元生活补贴、3.8万元租房补贴等“住房奖补”。
“业无忧”行动围绕青年人才岗位、资金、平台、项目等人才发展核心需求,提供无忧解决方案。每年面向青年人才提供不少于1万个就业岗位;“学无忧”行动围绕城市乐学氛围的营造,打造学习型“来来科技城”。对重点产业青年人才按博士、硕士、学士三类每年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学费补助;
“乐无忧”行动围绕青年人才的文化休闲需求,打造富有青春活力的消费娱乐新场景。建设“三馆一宫”和一批人才公园,打造“青春不夜城”;“留无忧”行动围绕全面提升未来科技城人才民生配套,切实解决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王小彬说,《行动计划》的发布实施,标志着珠海高新区以高起点、开放式、超常规方式,全力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人才生态示范地,更好建设“近悦远来”的现代化国际化青年人才新家园。
投入近3亿元专项经费加快人才引育集聚
1992年,珠海国家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首批成立的52个国家高新区之一。经过近30年的发展,珠海高新区已由一个海滨小镇发展为现代化的科教新城,是珠海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接下来,珠海高新区如何实现产业的快速爆发增长、如何实现人才的快速聚集,这是“三十而立”的珠海高新区需要回答的问题。
当天上午,珠海高新区一同发布了《珠海高新区引进培育企业人才若干措施(试行)》《珠海高新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珠海高新区企业总部用房(M0)管理办法(试行)》《珠海高新区企业总部用房(M1)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当地力求打出一套建设人才友好青年友好“未来科技城”的政策“组合拳”,让人才体系“塔基更实、塔尖更高”,强化人才集聚“引力波”
其中,《珠海高新区引进培育企业人才若干措施(试行)》作为行动计划专项人才配套政策,紧扣人才发展需求提出引进培育企业人才的24项具体举措,安排近3亿元作为年度人才专项经费预算。
该政策内容上覆盖拓宽引才培育渠道,搭建招才引智平台,为人才提供社会保障、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全方位保障服务,人员覆盖上涵盖高层次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学历人才和重点产业人才等,着力构建全视角引才、全链条育才、全要素留才、全方位用才的工作体系,对比以往人才政策补贴力度更大、措施实效更强、政策覆盖更广。政策提出于2022年筹措1万套人才保障性住房,形成比较完善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补售相结合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
此外,为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抢抓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高新区安排近亿元财政资金扶持,促进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轴带,珠海高新区未来3年还将持续输出约100万㎡的产业载体,创新政策降低企业用房成本。值得关注的是,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优惠先行”“实时调整”的“即享”服务。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