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达 朱嘉乐
1月7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珠海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珠江口西岸科技创新中心,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全市创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珠海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此外,《规划》提出了七大重点任务,涵盖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夯实服务国家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构建完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培育具有活力的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加快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推动创新发展,持续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十四五”时期珠海科技创新要实现什么目标?《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市创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区域创新布局更为协调均衡,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率先形成突破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制度障碍的有效示范。经济发展逐步从要素驱动转向人才驱动、创新驱动,形成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互动循环、互为支撑的生态格局,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珠江口西岸科技创新中心,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作用突显。
《规划》表明,珠海未来五年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协同创新的“新示范”。此外,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体系、高水平高校院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10%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持续蓬勃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200家左右;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科普教育范围更加广泛,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7%,成为珠江西岸创新创业氛围最好的区域之一。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珠海毗邻港澳,因此《规划》称,在未来五年要深化珠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包括支持珠海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港澳开展科技合作,探索成立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推动来珠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同等享受各类人才优惠政策。
在产业布局方面,《规划》提出,探索建立“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机制,培育若干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其中,《规划》指出,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智能家电“5+1”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布局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区块链、量子信息、空天科技、海洋产业等未来产业;培育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积极发展无人自动驾驶、医学影像辅助诊疗、远程监控、远程机器人手术、远程个性化在线教育、无人智能分拣配送等新型应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规划》强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推动科技与金融、产业与资本对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加快形成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新优势。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贺全胜